当前位置:

珠泉亭记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晓平 编辑:redcloud 2013-11-11 20:27:42
—分享—

  泉亭珠涌是安仁古八景之一。“泉亭”即“珠泉亭”,“珠涌”即珠泉亭边泉涌如珠。儿时,我经常结伴去到珠泉亭玩耍,那里的美丽风景,在儿时的心里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原安仁县第二中学院内,是旧时安仁神农殿所在地,泉亭珠涌风景区即在旧时安仁神农殿区域内。神农殿有许多明清以前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包括道观群,和最为醒目的珠泉亭。这些古建筑用材,都刻有鲜明的历史印记,都是一些不可复制的“宝贝”疙瘩。自办学校以后,这些古建筑全部利用做了校舍,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从此,神农殿就不复存在,但部分古建筑仍然存在,其中珠泉亭还完好地伫立在学校一隅。后来这里相继办起了氮肥厂,珠泉亭也被夷为平地,这些古建筑就根本谈不上有效地保护了。直至二千零六年,氮肥厂破产拆除后,这些古建筑便基本损失殆尽,那些宝贝疙瘩也不知去向。从此,安仁旧时的神农殿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其中的珠泉亭还可在当代人的记忆里搜索到。这些颇具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丢失,真叫人扼腕叹息。如今神农殿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没有了踪影,一提起珠泉亭,人们仍然还有不少清晰的记忆。

  珠泉亭地势稍显低洼,但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这里周围地势开阔,乔木绿映成趣,从远望去,但见亭檐翘首,碧瓦映日,珠亭像一颗镶嵌在万绿丛中的巨型绿宝石,温润其间。信步其中,可见亭阁呈六边形,六根亭柱玉砌浮雕,泉亭四周,汉白玉石栏杆牵联在六根亭柱之间,如玉带轻系腰间,显得高贵典雅;亭内中央,摆一张六方青石桌,石桌周围均称地设置了六张青石凳,是对弈品茗的好去处,素招来才子佳人流连于此。

  亭的一侧,是捧一口清爽甘冽的一泓清泉。泉口用青石板镶嵌而成,泉深六尺许,但见泉水清澈见底,泉中丝草悬飘,不时被涌泉鼓动的气泡冲撞得妸娜多姿,如风中摆柳,如靓女扭动的腰肢,往往将你的眼神凝聚。上涌的气泡或大或小,晶莹剔透,如串珠提线,颗颗相依相衬,据传“泉亭珠涌”由此而得名。涌泉昼夜不休,涓涓从井口溢出,经天然水渠蜿蜓而去。泉水四季温和,招来鱼花摆尾,米虾蹬足,俨然一水中天堂。

  亭的周围长满了很多树木,以油桐树见多。春日,白色的油桐花争奇斗艳,绿亭对白花,争相示媚,相映成趣。树荫招来飞鸟扑枝,宿鸟依巢,薄阳,清风、鸟鸣,使人好不惬意。夏日,油桐花褪,青果垂绿,在风中摇曳,摄人心魄。就算日正中天,风静蝉鸣之时,此处亦别有洞天:旷野酷暑难侵,亭中凉意徐徐,倘若择其稍憩,暑意顿消。秋日,油桐果壮实饱满,果皮青里透红,沉甸甸,宛如一只只悬挂着的灯笼,在风中摇荡,傻是爱人。冬日,尽管大地银装素裹,亭中也有几分寒气,然泉口热气蒸腾,如锅火炙,颇感几分暖意。尤其那水中仍然温暖如春,戏水鱼虾,更是悠哉乐哉,好不快活。人置其中,早忘了扑面刺骨的寒风,被恰似春的诗情画意所陶醉。难怪这里享有安仁古八景之一的盛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时代的风浪破灭了文明的梦幻,为建氮肥厂,新旧文明在这里无情地替换。身披历史尘埃的珠泉亭倒在了时代的重锤之下,六方泉台被掀翻,在涌泉的周围凿成了数十米见方的蓄水池,用来为工厂提供生产用水水源。正是:昔日珠亭何处去,泉台井旁有人愁。历史总是在不停地翻滚轮回着,世纪的和风吹过之后,这里又迎来了新的文明恋情,县政府准备在这里将“泉亭珠涌”恢复如初。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当年的景观已初具雏形,回复工程正在人们的期待和守望之中进行。

  安仁素有仁者之乡之文化美誉,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滋润孕育着安仁儿女,安仁儿女不断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文明古城,古城遗留了不少优秀的文化古迹,每个安仁儿女都有责任守卫好这些文化古迹,为安仁的文化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晓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