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我乡实施“一、二、三”工作法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融会贯通,每个环节都要组织“回头看”,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责令重来。坚持问题导向,边学边查边改,把从严要求贯穿始终,把上下联动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
(一)每个党支部每个月上一次党课。只有学习教育到位了,各方面意见听取收集到位了,才能掌握思想武器,找准改进提高的参照坐标。搞好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是第一位的,也是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突出学习教育重点,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入研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既要带头学,又要为党员干部讲党课。要注重学习效果,既联系思想实际,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二)开展两个评议。一是全体乡村干部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评议。在全乡动员大会上发放评议表,对乡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评议。二是全乡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评议。通过大走访的形式,把征求意见范围扩大,同时还要组织召开班子成员座谈会,进行自查和班子成员间互查,主要领导要带头亮丑揭短,以诚恳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对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突出表现进行列举,不泛泛而谈。
(三)开展三种走访形式。走访是倾听群众呼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要沉下去摸情况,静下心听意见,心要诚、态度要实,要努力使群众打消顾虑,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畅所欲言。通过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目前遇到的实际困难,征求群众对乡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期盼和愿望,达到察民情、知民意的良好效果。一是进村入户走访,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地毯式走访,做到不漏一人、不遗一户。二是田间地头走访,党员干部要与村民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深入田间地头,真正体察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三是重点对象走访,对困难户、农业种植大户、老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还要进行个别谈话,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
(一)建立一套问题专门台账。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
(二)突出查找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四风”突出问题,二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开展三种形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一是召开民主生活会,二是乡领导班子及成员带头查摆自身问题,三是全面查找各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党员干部客观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利于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拿起和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每名班子成员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要敢于亮丑,触及思想灵魂;要敢于揭短,不搞一团和气、好人主义,坚决防止批评和自我批评走形式、走过场,甚至变成“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相互吹捧”,确保收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虚心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组织群众评议,真正接受群众检验。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
(一)逐一解决,一个也不放过。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一个也不放过。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常抓不懈。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既立足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突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刻分析作风建设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规律性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做好相关制度的制定、修改、完善工作。
(二)制定、实施两大方面的规划。针对查摆出来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制定两大方面的规划。一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制定全乡贫困人口脱贫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全乡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在服务群众方面。制定全乡就业创业规划,平安乡镇创建规划,全乡党员素质提升规划。希望通过制定、实施这两大方面的规划,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三)党员干部做好“三种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带头抓作风建设,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乡453名党员干部,每名党员干部联系2-3名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通过6个月的时间使我乡的党员干部成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分忧解难的贴心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来源:豪山乡
作者:何其芬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