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鱼水”情
——李小军等县领导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小记
脱下鞋子,卷起裤子,流出汗珠子,扯秧、运秧、插秧劳动热火朝天。这是5月9日,在县永乐江镇新丰村“稻田公园” 里看到的一个感人镜头。
当天,来自县政府党组、政府办机关和县农业局、永乐江镇的党员干部们和当地村民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大家你追我赶,忙碌着一起在水田里弯腰插秧。一蔸蔸,一行行,有的学着插,速度慢些也不示弱;有的麻利插,速度飞快也不骄傲。水田变成了竞赛擂台,为民作风硬不硬,插秧是个体验;水田变成了教育课堂,帮民感情深不深,插秧是个检验。农民朋友在劳动的人群中认出了一些“特殊的劳动者”,今天来插秧的县领导有李小军、阳运斌、刘冬生、张强、陈卫红、雷题铭、谭善良、张先、周外珠等。他们用劳动和汗水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交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答卷。这就是:通过走出机关给缺劳力户、困难户插秧劳动,既体会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又融洽了与群众的鱼水感情。比坐在会议室内说教更有效果!
看到干部们腰酸了不休息、背痛了不停歇的场景,年近50岁的谢大妈禁不住指指点点,评头品足了一番:今天县领导和机
关乡镇干部的插秧速度和质量都是好样的!很快,水田变成绿色,
到中午12点多钟已插好秧苗6亩多。
“最后两亩多,插完才下班吃饭。”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办主任卢良柏又动员干部们一鼓作气继续插秧。普通干部卢科文患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可他坐着公共汽车赶到田间,悄然加入一起插秧行列。女干部肖美珍一身汗水,一身泥水,插得比男同志还快。直忙到中午近1点钟插完才收工。谈起这次插秧劳动的感受,大家都说:是一个锻炼教育,是一种快乐享受!(何炳文)
转变作风 深入基层
县政协领导班子深入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5月14日以来,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亚林带领县政协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深入龙海镇万田村、芙蓉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集中利用一周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驻村蹲点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4日下午,李亚林一行轻车简行来到龙海镇万田村。一下车就与种烟大户侯建华等人一起到烟田打顶除杈,并与侯建华交谈烤烟种植技术。侯建华介绍,适时打顶除杈,不仅可使产量提高31—49%,还是提高烟质的主要途径。
晚饭后,李亚林在侯己胜家和镇村干部及附近的党员群众一起座谈,倾听农村党员群众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谈一些看法。当日开始,李亚林一行就自付餐费,吃、住在农户家中,和农户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5日上午,李亚林、贺利群、张炜炜一行又来到芙蓉村,与退伍军人种烟大户李苏列一道到田里劳作。
下午,县政协副主席张炜炜、秘书长阳远香在芙蓉村李锦明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继续开展驻村蹲点工作。(县政协办)
为民解忧 抢收油菜
县农机局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我县是油菜种植大县,近期正值油菜收割季节,可连续的下雨天气,愁坏了油菜种植大户。油菜种植大户坐在家里,望着满片的油菜地干着急。
为了解决农民的油菜收割问题,县农机局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抢抓时节,积极为油菜大户开展油菜机械化抢收服务。
5月7日,在牌楼乡山口村油菜种植大户卢贤山的油菜地里,县农机局组织了三台油菜收割机抢收油菜。不到二小时,成片的油菜地全部收割完毕。
在现场,油菜种植大户卢贤山甚是欢喜,由衷地赞叹农机局“为民解忧,解决了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发出感慨:“机械化收割油菜真的太快了,太好了。” 许多农户纷纷表示,要购买这种新型的油菜收割机,多种油菜。
县农机局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县农机局已经组织20台次油菜收割机,为油菜种植大户抢收了300亩油菜地;组织30台次插秧机,为种粮大户机械化插秧450亩水稻。(钟卫东 段彤彤)
县教育局倾心为基层教师服务
5月11日上午8时,县教育局“下基层,入课堂”倾心为基层教师服务的“送培上门”活动在清溪中小拉开序幕,来自清溪中小、洋际学校(小学部)的全体教师,以及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教师及局机关相关人员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县教育局党组副书记陈安庚同志亲临活动现场指导工作。
县教育局开展类这种“送培上门”活动,本学期已经是第三次。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大农村教师的热烈欢迎。针对农村优质资源不足,县城区优质资源充裕的现实矛盾,县教育局领导集思广益,调整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不再固守以往的下乡听课、评课的老套路,积极和县城的骨干教师联系,主动出击,把优质课送到农村学校的校园内,和农村师生面对面、背靠背搞课改,受到了农村学生的欢迎,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赞誉,为农村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充分激活了农村的课堂教学。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培训学习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这次他们又增添了师德宣讲的内容。活动中,三位师德宣讲的老师黄南耕、刘祥彩、谭国清分别来自洋际小学和清溪中小,他们的师德宣讲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但是朴实、实在,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活动总结会上,陈安庚副书记深情地说:“我们到基层搞活动,绝不是做秀,就是想真心实意为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活动能得到老师们的欢迎,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丰富‘送培上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县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的课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县教育局 谢云鸿)
县统计局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统计特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统计局将教育实践活动与统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注重突出统计特色。
一是统计数据求真求实。以GDP核算为龙头,统领专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扎实做好专业统计工作,不断强化专业评估与GDP核算评估联动机制,高质量完成各阶段GDP核算工作。深化完善一套表联网直报,加强网报数据审核评估,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努力提高数据质量;紧紧围绕“转型与发展”目标,全面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成果;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家底,摸清二、三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构成,为制定安仁经济发展规划,为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是统计服务做优提效。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立足统计部门职责,紧紧围绕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切实解决精神动力不足、思想作风不过硬、思想观念不适应等突出问题和障碍,提供全方位优质统计服务。一要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及时、有效服务。进一步把功夫下在“报表”以外,加大统计分析研究力度,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提高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增强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及时性,立足统计部门职能,努力为县委、县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等重点工作服务。二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全面的统计信息。立足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及时向社会各界提供数据咨询服务;加大统计宣传力度,加强统计知识普及和统计数据解读工作,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统计。三要为调查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继续拓展一套表联网直报范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减轻调查对象负担,尽可能少地占用调查对象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方便调查对象填报,切实做好调查对象个体资料和隐私的保密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帮助企业健全统计台帐,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数据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统计行风转变改善。抓住要害,紧紧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在全局干部职工中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查找“四风”的种种表现,提高对“四风”危害性和顽固性的认识,重点整治“慵、懒、散、慢、推”和执行力不强等作风问题,使全局工作效率和统计效能更高,“求实、创新、严谨、奉献”的统计行风树得更牢,切实增强统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更好地展现安仁统计人迎难而上、锐意创新、拼博进取的精神风貌。(县统计局 谭兴禄)
干部去哪儿了
服务群众下基层 驻村帮扶惠民生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仁庆深入灵官镇蹲点访民情
5月15至16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仁庆深入灵官镇村组开展“蹲点访民情”活动,入农户,察民情,解难题。县政协副主席李琼林、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县教育局、县烟草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为深入贯彻中、省市县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精神,王仁庆一行先后来到灵官镇湴田村、莽山村、泮陇村、古塘村、豪田村等地,走访慰问当地部分困难群众,通过深入村组调研、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各村情况,共谋发展大计。
慰问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祝福
15日上午,王仁庆一行首先来到湴田村困难户黄文武、黄显华、李三仔家中走访并送上慰问品。每到一处,王仁庆都与帮扶对象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看到退伍军人黄文武患病瘫痪,王仁庆叮嘱村支两委,要发动群众,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走访途中,王仁庆得知当地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便来到湴田小学和泮陇小学,给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送去了慰问,并勉励孩子们克服困难,好好学习。看到学校简陋的环境,王仁庆当即要求教育部门想办法筹集资金,及时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校园环境,改善生活条件,给山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步行九公里路,走近僻远山村
匆匆吃过午饭后,王仁庆一行步行前往灵官镇最偏远的村子——莽山村。莽山村平均海拔800多米,虽然风光秀美,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村民们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大部分移民下山了,目前只有10余户村民仍然坚守在这里。
王仁庆一行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边走边了解村里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每到一户农家,就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与留守村民商讨如何将山里的毛竹、梯田、牧草等资源利用起来,转化为财富。9公里山路,王仁庆一行坚持走到了最后一个村民居住点,直到晚上6点才回到山下。
不辞辛劳疲惫,深夜共谋发展
晚上7点,王仁庆一行来到湴田村支部活动中心召开座谈会,村支两委就湴田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新任村支两委工作思路和计划做了汇报,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学校老师分别反映了民本民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远离城市的小山村格外宁静,只有春耕过后的稻田里些许的蛙声。王仁庆一行似乎忘却了疲惫,都充满热情地倾听或发言讨论,并现场协调各部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一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山区也有富裕的希望。”王仁庆鼓励村民们树立信心、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找准发展致富的道路。座谈会直到晚上11:30才结束。
深感基层不易,干部仍需努力
16日,王仁庆一行先后来到古塘村困难群众侯祥林、张春生、刘显贵的家中进行慰问。张春生是卜子组的老组长,夫妻俩在漏水的房子里生活了近十年。担任组长期间,张春生经常舍小家为大家,群众非常认可。得知张春生的儿子今年将大学毕业,房子也在政府和群众的帮助下着手修缮,王仁庆很开心,并对张春生坚韧的工作、生活态度表示了敬佩。
在古塘村召开的座谈会上,村支两委汇报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村民代表分别就古塘村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王仁庆指出,古塘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村支两委要积极引进企业项目,继续抓好烤烟种植,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谭森亮)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