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味“百姓语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涛峰 编辑:redcloud 2015-04-09 19:17:24
时刻新闻
—分享—

  记得从懂事起,就经常听到长辈们交谈中那些以事说理,形象、易懂的“百姓语文”,如鼓励自强自立的是“蒸出包子发出面,做出人相见”;讲顺风顺水是“走起运来,门板都挡不住”;劝遇事不要想得太完美了是“牙齿有时也会碰伤舌头”、“吃饭碗里也有几粒谷子”;说不小心或没把握好时机是“抓到手的鸟都飞走了”讲空口说白话是:“冇盐呷,打淡讲”。等。这些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话语,是群众“自产自销”的,而不是由书本和学校传授,连那些只字不识的大爷大妈都会讲。后来在采访中发现,这类话在各地都有,用当地方言表述则更具特色,可谓“百花齐放”。这些生动的“口头语”象一股清澈的涓流,不停息地流淌在民众之中。

  经过千“说”万“传”的“口头语”,所借喻的是人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尖锐泼辣、相当精彩。如赞扬家风好、子女有出息的是“好花载一树”;讲没有家教、老少乱弹的是“烂劣(音)指刺扯一棚”;说华而不实是“绣花枕头”、“马屎面上光”;批评懒人“扫帚倒了都不得扶”、“天上掉下有捡,也要起得早”;讲行为不端又不知趣的:“田螺不知屁股扭”、“也不拿把镜子照照自己”;讲不自重自爱的是“床上不睡睡凳上”、“敬酒不吃吃罚酒”、碰一鼻子灰是:“吃不完,兜着走”;讲有看样、有比样为“大媳妇做鞋,细媳妇看样”、“你做初一,他就有十五”;说言行不一致的“口讲大话,手抓菜呷”;说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为“提篮鸡蛋走滑路”;劝人不急吃好饭:“人是铁、饭是钢,磨刀不误砍柴功”;有讲生理卫生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讲别太累了“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下”、讨好别人为“耍酒胡辣子吃”;有反驳人家乱指责的:“我头上有‘癞’子呀!”;有揭示生活哲理的:“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东方不亮西方亮”、“钱不能当饭吃”、“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好喝杯水都是甜的”、“众呷满屋香”、“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有情、我有义”、“滴水汇成河,粒米凑成箩”、“吃不穷、用不穷,没有打算一世穷”、“大人不惹孩,小孩莫逗狗”、“吃餐无钱饭,耽误有钱工”、“留得青山在,不怕冇柴烧”、“茶调聪明子,饭胀哭烂包”;有阐述一些社会现象的“冬瓜奈不何,抓到芋头摞”、“石禾坪遇到铁扫帚”、“斋公失腊肉,暗地里气”、“偷鸡不成蚀把米”、“人合人、鬼约鬼”、“老虎咬跛子,走不得也得走”、“扯田冇力,斗坎有劲”、“哪壶不开提哪壶”、“骑马未看到亲家,骑牛却看到了”、“老虎不吃人相难看”等,说不完道不尽。这些内含生活哲理的话,往往是一句胜一“串”,甚至可说一句就是一篇文章、一幅画。它不仅是群众生活中的“朋友”, 还是文学作品、戏剧、电影和新闻报道中的“常客”,用得好可增加“生活味”、“百姓味”、艺术感和亲切感。如著名作家古华的小说《芙蓉镇》里就有不少鲜活的湘南百姓话语。当然也有些如“吹灭灯盏一个样”之类,因“低俗”或过分刻薄不便言传。

  不少口头话语还是家教的“接力棒”。小时外婆经常对我讲“小时偷眼针,长大成贼精”、“自己多流汗水,不贪别人‘油水’”、“先苦后甜,杀猪过年;先甜后苦,打出副老屁股”等之类,能内修于心、外见于行,对接受传统道德教育、为人处事确实有好处。之后,我又用这些话语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今还在讲给孙辈们听,要他们养成节约不浪费、不随便吃拿别人的东西等好习惯。百姓话语不仅能“喻世”、“醒世”,还有“警世”作用,奉劝世人改恶从善积阴德。记得“文革”初的一个晚上,老家的几位造反头头在大队部将一位所谓的“地主婆”捆绑悬在楼梁上边打边审,整得昏死过去,大队干部去讲“要文斗,不要武斗”根本不理。我母亲和几位大妈闻讯后急忙赶去,她们既不是党员又不是干部,天不怕、地不怕,对什么“造反司令”、“战斗队长”一顿骂起:“你们良心不要放在背上,这样作不得好死!”、“前世作孽,后世报应”、“人在干,天在看”、“事做绝了遭雷打”“做事留一线,今后好见面”……不知怎么的,这串“连珠炮”居然触动他们唤回良知,便松绑放下不斗了。后来那位挨批斗的大妈说是我母亲她们救了她,感谢不尽。

  原生态的大众化语言,可称得上是一种耳熟能祥的“民间文学”,一种群众语言文化的“积淀”。人们常说:“饭蒸三到不好吃,话讲三遍不好听”,可这些话语却是常讲常新,不仅没有“炒现饭”的感觉,似乎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历经岁月和风雨一代代传了下来,显现强大的生命力。我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深扎根在群众生活中,这是其能成为“传世之作”的原因所在。这也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涛峰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