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旅途钩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涛峰 编辑:redcloud 2015-06-05 20:21:57
时刻新闻
—分享—

  人来人往,物换星移。用当今的视角观察远去的往事,虽有大的差异,但还是很有趣味的,因为人生的真谛在于过程。

  那个“五四”青年节

  1966年,安仁县城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那次活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主持团县委工作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四月中旬开始策划。团县委向中共安仁县委写了专题报告,汇报“五四”青年的庆祝活动内容概括为“五个一”(一场庆祝会、一场文艺晚会、一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一期“五四”特刊、县里和公社团干共吃一次忆苦餐)。县委及时作出了批示,要求抓紧准备,把活动搞得既丰富多彩又扎扎实实,使团员青年受到教育。我们按照县委的批示抓紧落实,重点是文艺晚会,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定下演出节目,审查节目内容和排练情况。各单位的团支部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夜以继日地排练,使自己的节目能表演得精彩些。

  办“五四”特刊,我从定题、审稿、看清样都比较认真,生怕出差错。特刊的内容有致全县团员青年的一封信——《庆“五四”、学传统,当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表扬一批优秀团员、青年、团干和少先队员;选登了几个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典型事迹,其中有我写的《白衣战士谱新歌》一文,表扬安仁县人民医院苏顺秀、郑培芝等同志在抢救红岩公社因礼堂倒塌的负伤人员中,所表现出来的忘我精神。特刊印发了500多份,发给全县城、乡团支部,并在公共场所张贴。传统教育报告会是请全省学毛著积极分子、一等残废军人王忠同志作报告。王忠同志的先进事迹突出,又善于表达,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庆祝“五四”大会气氛热烈,县人民会堂座无虚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主持会议,我作报告,工、农、兵青年代表发言,最后由主管的县委副书记讲话,向全县团员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忆苦餐吃的是野菜耙耙,是团干们自己采摘的野菜自己作的,还请了一位苦大仇深的农民忆苦思甜;文艺晚会是由安仁一中为主的大合唱开始的,大合唱其中有县、公社和机关团干合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县邮电局的《红梅赞》、县商业局的《不忘阶级苦》、县人武部、民警队的《打靶归来》、县花鼓剧团的《补锅》、县人民医院的渔鼓词《十唱新安仁》等都比较精彩,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掌声不断。

  安仁这次庆祝“五四”的系列活动,受到了县委的充分肯定和广大青年的赞扬,县委书记何广德同志对我说:“小谭,活动搞得不错。”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主持县里的“五四”青年时庆祝活动,因为不久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来了。第二年的“五四”青年节,我则是在家乡的稻田里挥汗如雨的劳动改造中度过的。

  一次难忘的夜行军

  1966年秋,正是晚稻勾头壮籽之时,安仁县委组织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赴耒阳遥田公社参观晚稻生产(晚稻新品种“农垦58”)。事先,县委书记何广德同志对我说:“小谭,这次参观要把清溪大队(他蹲点的地方)的支委和生产队长带去学习人家的经验。你要发挥青年干部的先锋突击作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这么大的队伍,一晚赶100多里路不容易。”

  那天晚饭后,所有参观人员在县人民会堂集合,何广德同志选读了几段毛主席记录后,作了简短的动员讲话,指出了这次夜行军对于学习焦裕禄精神,加强机关革命化建设,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意义,要求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圆满完成这次学习任务。队伍出发后,经安仁的清溪、洋际两个公社,进入耒阳县的马水区坪田公社,一路上红旗飘飘,锣鼓声声,歌声阵阵。进入耒阳境内天就黑了,前50多里路大家还走得很起劲,爬山越岭,没有人掉队,后来便慢慢出现走不动的情况,许多人脚底脚趾起了水泡,有的脚关节红肿起来,医生和卫生员跑来跑去,我这个宣传鼓动者也是边走边打瞌睡了。何广德书记拄着一根棍子,一跛一跛地坚持走,谭炳文同志扶着他。

  天亮后,耒阳沿途都写着“向安仁人民学习!向安仁人民致敬!”、“欢迎安仁县的领导和同志们来耒阳指导工作!”的红色标语,有些地方还准备了茶水。到耒阳县城,郴州地委副书记兼耒阳县委书记王克俭等领导接见了参观人员,并陪同到他蹲点的遥田公社参观。

  这次夜行军已过去快50年了,但那种作风、那股激情、特别是那种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至今难以忘怀。

  特殊年代的两枝“花”

  这也许是一种情结。1967年后,我虽然没有在团县委工作了,但对青少年工作还是有一股热情,1970年至1971年在安仁县宣传组期间,抓了永乐公社莲花大队团支部和新华公社红小兵团这两个典型的总结和推介,这两个典型成了当时闻名全省的两枝“花”。

  莲花大队是我的家乡,人熟地熟。我在回家劳动期间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组织文艺宣传队等。大队有位叫刘柏香的党支部副书记,年纪很轻,思想活跃,聪明能干,安排他搞什么事能一抓到底。我和他根据农村的特点和青年思想实际,商量如何突出理想前途教育,如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等,他去操作,我来总结。团县委的汤罗云和地革委组织组的郭荣第、李日顺、刘明华等同志也热情支持帮助。于是,莲花大队的经验由县里推到了地区,地区又推到了省里。省革委组织组的刘胜民、邹先觉、董卫平、黄卫东等同志来到了莲花村,通过几天调查,认为这里“路线对头、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效果很好”,决定在全省推广。当时的安仁县革委政治部主任、县人武部副部长朱绍成还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代表莲花团支部作典型发言。之后,莲花团支部书记周显光又被选为团省委候补委员。

  几乎是同一时期,我又抓了新华公社红小兵团这一典型的总结和推介。新华公社革委会主任阳润生同志对红小兵工作非常重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组织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使红小兵工作越做越好。作家、编辑家黄起衰先生亲临新华公社帮助指导我总结这一经验。新华红小兵工作在郴州和省里都得到了充分肯定。报上有名、电台有声、县委副书记、县人武政委郑义海同志在全省大会上作典型介绍。同时由我写脚本,画家邱跃秋行先生创作了新华红小兵的连环画册。我写的《丙发上学》那篇故事还被省《工农兵文艺》等多家刊物、报纸、电台采用。

  在采访总结新华红小兵团材料时,我还在五峰山顶上拜访了回家休养的老红军贺仁杰同志,听他讲述了他12岁参加革命、出生入死的战斗历程;结识了樊镇龙、唐金娥、唐金花、李银香、于忠尧、唐捡生等一批热心红小兵团工作的老师。不久,我便调到湖南日报社。行前,我还特意到新华公社转了一圈,会会朋友,看看现场,合影留念,以加深对那段生活的记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涛峰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