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厚均和他的家族

来源:琢玉成轩 作者:阳光球 编辑:许灵峰 2020-10-28 10:00:4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安仁县是欧阳姓氏聚集地之一,其中尤以禾市乡(现已并入永乐江镇)一带居多。禾市乡境内有一座山名唤“欧阳仙”,在当地随便找个人问他(她)姓什么,他(她)会告诉你姓“阳”。“阳”其实是“欧阳”的简称,因为复姓称呼和书写都太麻烦,干脆彼此以“阳”相称,反正大家心里都明白。所以除了单名会冠上“欧阳”以外,原本四个字的姓名都会缩写成三个字。平时也没觉得有啥不对的,甚至于本地公安户籍部门也司空见惯,但一旦出了县就诸多不便了,一说自己姓“阳”,别人会听成“杨”,纵算是苦口婆心的解释一番,可对方仍是一脸不解。于是口头上自然而然又恢复了“欧阳”复姓,可是户口本上明明写的还是“阳”。

反正每一个出门在外的阳姓安仁人,都有过一段这样改姓的尴尬经历。而研究安仁欧阳氏,就避不开一个一等一的牛人——欧阳厚均。

安仁县城良子号起凤桥右侧(今安仁县城老街南桥上马家巷阳古大屋),是欧阳厚均家族的世代祖居之地。欧阳厚均的祖父名为欧阳征(徵)昌,字西侯,号歧峰,育有二子,长子欧阳高瑜,次子欧阳熊。欧阳征昌还有个胞弟欧阳征旻,夫妻早亡,遗下孤儿,由欧阳征昌代为抚养,财产均分,视同己出。

(天生仙人脚)

县城西北有个梅穆村(即乐有村,后改名厚均村),该村境内黑马冲小溪间板岩上,有一处天生泉井,酷似一个巨人脚印,唤作“仙人脚”。曾有风水先生称赞此处是一块风水宝地,有诗为证:“好个真船形,惜无篙与篷,宝船停不住,一路下江东。”

欧阳征昌出资在船形江上砌了一座红条石拱桥,又在桥旁植下一株桧柏,以弥补风水先生口中的“惜无篙与篷”。他在梅穆村捐资修路架桥,出资修葺行将坍塌的明伦堂。他还兴办了一所“欧阳家塾”(即湘亭书院),礼聘有学问的夫子授课,教导欧阳家族子弟。

有一年端午节前后,永乐江发大水,江面顺流漂下一个木脚盆,江边好心人将其打捞上来,发现里面有一个女婴,贴身放张红帖,注明庚辰八字,系本县清溪周镛之女。围观人群中,刚好有个算命先生,掐指一算,断言此女必有大福大贵之命。欧阳征昌是个大善人,又有儿无女,遂有意将其抚养成人。周氏长成后,果然嫁与其次子欧阳熊之妻,人称“大水婆婆”。“大水婆婆”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广泛,无形之中也为欧阳厚均及其家族平添了几分神秘感。欧阳熊,字象占,号湘亭,清贡生,候选州知,与周氏结合以后育有五子:厚坤(履坤)、厚基、厚垣、厚均、厚墀。

(欧阳厚均雕像)

欧阳厚均,字福田,号坦斋,排行老四,生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一月初三。“乾隆鼎立徵高厚,嗣世昌荣本祖功,祥启今吾先有自,芳承镇国祚多隆,馀山万仞开宗远,渤海千浔发泽洪,汝后欲知光裕计,文章节义孝廉忠。”按照欧阳氏族谱渤海堂字辈排行歌,欧阳厚均是厚字辈。

县城东南有座熊耳峰,山顶有座文塔,乃明代万历年间县令赖霖所建。因年久失修,欧阳厚均的父亲欧阳熊带头重修文塔。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欧阳熊英年逝世,葬于郁石村泉山象形(今渡口乡境内),年仅37岁,时年欧阳厚均才11岁。长兄如父,欧阳厚坤遵照父亲先前嘱托,聘请老师尽心尽责栽培四个弟弟成才。

(厚均村桅杆坳故居)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欧阳厚坤从县城良子号起凤桥右侧迁居梅穆村船形(今厚均村桅杆坳),因为这里是祖父欧阳征昌当年选中的风水宝地,也将成为欧阳氏家族的发家之地。

欧阳厚均8岁在家念私塾,16岁进“欧阳家塾”,启蒙老师是堂兄欧阳作宾,字绍徽。17岁进入宜溪书院,遇上恩师张廷良,字柳湄。乾隆五十一年(1786),考中头名秀才,时年20岁。张廷良看中欧阳厚均是个人才,将次女许配于他,第二年就生下了长子欧阳嗣钦。

乾隆五十四年(1789),欧阳厚均赴省城岳麓书院求学,师从一代大儒罗典,字慎斋。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加湖南乡试恩科,考中第十四名举人,候选内阁中书,时年28岁。

清乾隆六十年(1795),欧阳厚均首次赴京城参加会试,未能考中。嘉庆二年(1797),二度参加会试,再次落榜。这一年祸不单行,欧阳厚均唯一的弟弟欧阳厚墀夭折,年仅29岁。嘉庆四年(1799),欧阳厚均第三次参加会试,考中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时年已34岁。

嘉庆八年(1803),欧阳厚均的长兄欧阳厚坤病逝于梅穆村船形老家,享年44岁。同年冬天,欧阳厚均将“欧阳家塾”改名为湘亭书院(今乐有学校),并题下匾额“乐有堂”,悬于梅穆村船形老家前厅,以追记父兄创建功德。嘉庆十三年(1808),欧阳厚均的长子欧阳嗣钦不幸客死京城,年仅22岁。

欧阳厚均历任户部主事,贵州司主事,广西司员外、郎中,陕西司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京察一等钦派巡察裕丰仓,并点考试笔贴式监察官等职。嘉庆七年(1802),任春闱外帘受卷官,时年36岁。嘉庆十三年(1808),值恩科入帘,京兆秋闱分校,钦点考官及同考官,主持受卷、阅卷工作,时年42岁。

嘉庆十五年(1810),欧阳厚均奉旨为太子爱新觉罗·旻宁(即后来的清道光帝)授课。由于他严格执教,敢于责打太子,被嘉庆皇帝褒奖,并御赐“殿中执法”匾额,至今仍悬于位于今永乐江镇厚均村的欧阳氏宗祠,而“不打不成器,打了做皇帝”的俚语从此传播开来。

欧阳厚均任京官期间,五弟厚墀、长兄厚坤、三兄厚垣先后去世,只剩下二兄厚基远在桂东执教。因伯父欧阳高瑜膝下无子,长兄厚坤早夭,二兄欧阳厚基依旧制过继于伯父名下。嘉庆十九年(1814),欧阳厚均以母亲病老需侍奉为由,辞官返乡,结束了长达15年的宦途生涯,时年49岁。

嘉庆二十一年(1816),欧阳厚均与堂弟欧阳厚韩(字斗山)同游广州,历时三月,尽将沿途所见所闻著成《粤东游草》一书。嘉庆二十二年(1817),欧阳厚均受安仁知县侯钤聘请,担任《安仁县志》总纂。后因侯钤升调,遂由新任县令杨志鷟作序刊行。

(文塔)

嘉庆二十二年(1817),欧阳厚均在熊耳峰原址扩建文塔,规模像以前一般宏大。后来与本县牌楼进士卢桐坡(字兆鳌),又在文塔左右各兴建一座塔,从此,三塔并立,巍然鼎峙,望之若笔格,成为“安仁古八景”之一,俗称“三柱塔”,自此“熊峰三塔,秀才多发”。

欧阳厚均返乡后,朝廷以他“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数度登门邀请他出山,由于欧阳厚均已绝意仕途,一再谢绝,后经其母再三敦促才应允。嘉庆二十三年(1818),欧阳厚均应湖南道巴中丞聘请,掌教岳麓书院,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光辉的一页。

(欧阳氏祠)

道光五年(1825)十一月,欧阳厚均为安仁欧阳氏族《会三欧阳氏七修族谱》作序。在探讨安仁欧阳氏族起源时,他提出“吾亦祖吾祖之祖也”的精辟论断,纠正了历代修谱中安仁欧阳氏发源于庐陵(今江西吉安)的错误。

道光十二年(1832),欧阳厚均母亲周老夫人不幸去世,葬于郁石村泉山象形(今渡口乡境内),享年88岁。他亲自撰写了《泉山墓碑》,碑文由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氏,也是欧阳厚均的学生。

道光二十四年(1844),欧阳厚均辞去岳麓书院山长。他掌教岳麓书院长达27年,弟子著录者3000余人,先后获准记录八次,得旨议叙三次。期间,他主持完成了二十三项建筑工程,修复了古迹十八处,使岳麓书院的面貌焕然一新。门生李元度称道:“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晚清中兴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皆出其门下,几乎整整一部中国近代史都被他的学生书写。

欧阳厚均关心民间疾苦,不拘泥于传统礼教,景仰民族英雄岳飞,两次拜谒岳武穆祠,用实际行动支援鸦片战争,曾献金五百以资军费。可他和历代封建文人一样,也存在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他不但沿袭正统口吻称司马迁为“腐迁”,还蔑称白莲教为“教匪”,曾献金以充军饷助官府镇压农民军起义。

欧阳厚均生平著作大多被收集在34卷《坦斋全集》内,另有著有《易鉴》(38卷)、《望云书屋文集》(上、下卷)、《岳麓山长传》(4卷)、《岳麓书院同门录》(道光五年长沙刻本)、《居游闻见录》、《朱谂堂诗草》、《有方游草》(上、下卷)等等,可惜今天诸多书籍已经缺失不全。

(欧阳厚均墓)

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十二日,欧阳厚均辞职返乡后不到两年,就逝世于县城良子号老宅,享年80岁。后安葬在黄仙塘鳞甲吐舌形(今新渡村黄沙塘),立碑“诰授通奉大夫欧阳公坦斋之墓”,并由门生李星沅题刻墓志铭。李星沅,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今汨罗县)人氏,曾任两江总督,参与过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门生郑敦谨等为其立衣冠冢于岳麓山,并建专祠于屈子祠侧。同治六年(1867),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为其立传,载于《岳麓新志》之中。

欧阳厚均有三子:嗣钦、锡谷、锡畴。长子嗣钦早夭,后代世居湖南省长沙市,以第六代嫡孙欧阳鹤较为出名,2009年6月曾重修欧阳厚均墓,2019年8月去世;次子锡谷,后代世居梅穆村船形(今厚均村);幼子锡畴,后代世居县城老街南桥上马家巷阳古大屋。

(安仁县志城池图)

根据《安仁县志》中的城池图标记,欧阳厚均家族的世代祖居之地,即安仁县城老街南桥上马家巷阳古大屋所处位置,就位于安仁县城良子号起凤桥右侧,与今天安仁县永乐江镇清溪村清水塘组的阳古大屋所在位置基本一致。笔者也走访了一些阳古大屋附近的居民户,但大多言之不详,还缺乏有力佐证,因为史载安仁县还曾有过一个“西城欧阳氏”,所以阳古大屋到底是不是欧阳厚均故居,尚需进一步考证。

可以说,欧阳厚均不仅是欧阳氏家族的荣耀,也是安仁人民的骄傲。欧阳厚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亟待我们去整理发掘,每一个欧阳氏后裔和厚均故里之人,都责无旁贷。

(清溪村清水塘阳古大屋)

来源:琢玉成轩

作者:阳光球

编辑:许灵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