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脱贫攻坚之战虽已告一段落,作为脱贫村梅岭村帮扶后盾单位的安仁县自来水公司清楚的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需再次出征,再立新功。围绕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战略目标,合力奏好梅岭村乡村振兴“四重曲”。
金紫仙镇梅岭村位于安仁县最偏远的南部村,东与中洞、南与里山、西与坪塘交界,北与茶陵相邻,距离县城60公里,平均海拔高500米,森林覆盖率85%,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
梅岭村在今年乡村振兴分类帮扶安排部署中,既不是重点村,也不是示范村,而是脱贫村,主要工作职责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和确保平安有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搞好建设,抓好经济,防止村民返贫、致贫。
弹好乡村振兴“前奏曲”。自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安仁县自来水公司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组织公司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深入梅岭村与该村两委干部联合召开专题研讨会议,综合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梅岭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梅岭村乡村振兴三年规划》,并叮嘱驻村队员要以饱满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吹好产业帮扶“渐进曲”。没有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驻村工作队以乡村振兴帮扶为契机,充分利用梅岭村自然优势,巩固发展黑山羊养殖场7个,年出栏10000余头,生猪养殖场11个,年出栏5000余头,现已成立养殖合作社1家,形成了养殖产业合力。同时倡导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养殖家禽牲畜,种植花果树木。利用自身土地优势种植红菇、油菜、花生等农作物,开垦荒山荒地种植油茶、松树等经济林,塑造了一批“土字号”特色产品,从而巩固提高了村民收入,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奏好优化环境“交响曲”。梅岭村目前的办公楼是1992年建造的梅湾小学,历时29年,现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村办公功能,加上年久失修建筑附属物破烂不堪,必须进行维修改造。村委会右侧地面荆棘丛生,“四害”乱串狂飞,不规范的宣传栏到处悬挂,过时过期的宣传读物随处可见,办公用电混乱,用电设施功率偏小,超负荷运行使用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公司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商议整改方案,同时支持帮扶资金6.7万元对梅岭村村委会右侧地面进行硬化,并搭建了安全停车棚;完善了党建“五化”建设;开辟了村委会会议室,制作悬挂乡村振兴展板、村规民约专栏、职责职能专栏和村情简介等专栏,同时对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进一步优化了村委办公工作环境。
唱好疫情防控“协奏曲”。当前,疫情防控依然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乡村振兴整体推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务必要做到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针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安仁县自来水公司始终保持坚强的后盾单位力量,以“党建+防疫”为主题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向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送去了价值约3000元的口罩、帐篷、饮用水、藿香正气水、方便面等防疫慰问物资;走访慰问梅岭村退休老干部,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并送上慰问金。驻村工作队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疫苗接种、换届选举、防溺水、社保清查核实、环境整治、为已脱贫户进行收入测算、信息采集等工作,积极参加村委会议事会议,为他们出谋划策,助力梅岭村乡村振兴发展。
拉近乡村发展的镜头,感受乡村发展的火热景象和巨大潜力,乡村振兴已踏上了希望的田野。安仁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会持续加大对梅岭村在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力度,推动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书写一幅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来源:通讯员
编辑: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