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读安仁】看不出的老鸹桥

来源:投稿 作者:李宏志 编辑:何思婷 2023-01-03 16:52:30
时刻新闻
—分享—

老鸹桥是宜阳河上的一座著名古桥,“看不出的老鸹桥”是安仁人民耳熟能详、流传甚广的一句民间俚语,但具体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看不出的老鸹桥,看似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事物,其实蕴藏丰富多彩、深不可测的实际内容。莫看老鸹桥只是一座平凡的石拱桥,老鸹桥,连同孕育她的那山、那水、那城、那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神奇的传说。

宜阳古城今何在

古时候水运比较发达,城市一般都依山傍水,当路遇到了河,就有了桥,老鸹桥依傍宜阳古城而建。

宜阳古城在何处?

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地理志第八下》中写道:“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县十三;临湘......容陵、安成。”西汉高帝五年,置容陵县,这里的容陵就是古时候的安仁,“县治始驻宜阳乡古城市,亦称彭蠡市。”这宜阳乡古城市、彭蠡市,就是现在的灵官镇宜河村南街、北街组所在地。

第一张.jpg

如今的南街、北街组只是普普通的寻常村民小组,总人口都不超过300人,隶属于灵官镇的宜河村。村中二层以上的楼房很少,站在任何一家居民楼上,向南望去,此地位于广阔的锡山洞(平原)中间,左手边,笔直的宜阳河从旁边径直流过;右手边,青山如黛,五峰仙、侯昙仙连为一体,远远地、巍然耸立。我很恍惚,这里就是曾经的宜阳古城?不像。但遍地的瓦砾、废墟、残垣断壁似乎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悠久的历史。这样一个落后、贫穷、逼仄的农村,居然唤作南街、北街。街道纵横之地,是什么地方?不正就是城市么!当地村民证实,老鸹桥被毁之前,这里有码头,48磴下河。一条北通安仁、长沙、江西;南下耒阳、桂阳、广东的卵石、石板驿道通过老鸹桥,穿街而过。把时光往前溯,80年代老鸹桥所在地还有一条横街、一条直街。街上,卖酒的、卖肉的、开南货、北货店的,应有尽有。老鸹桥50年代还赶场,3天一场。解放前,街上还有青楼,每天笙歌艳舞,周围茶安永耒的公子哥儿乘船、骑马、坐轿来此喝酒狎妓,好不热闹。

如今的侯昙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又名侯昙仙、猴昙仙,海拔不过753.3米而已,默默无闻。但打开历史 ,侯昙山赫赫有名,司马迁在《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中记载:“(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福(汉景帝之孙)为容陵侯,封侯山为侯昙山。”

如今的宜阳河也只是一条普通的小河,是洣水支流永乐江的一条支流,流经安仁县华王乡、灵官镇、洋际乡、永乐江镇4个乡镇,从五峰仙、侯昙仙汇聚山水,笔直地穿过锡山洞平原和宜河村,直插洋际乡北去,汇入永乐江。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九写道:“县上有容水,自侯昙山下注洣水,谓之容口。水有大穴,容一百石,水出于此,因以名焉。这容水,显然就是现在的宜阳河。

如今的宜阳河不叫容水,与48年前的宜阳河都大相径庭、迥然不同。天然的宜阳河,蜿蜒曲折,从耒阳、从华王乡经过七拐八弯,一路北下,冲开向荣村那狭窄的山口之后,在锡山平原犁开大地,到宜河村绕着宜阳古城,划了一个漂亮的S形状,流向洋际乡、注入永乐江。在宜阳河与古驿道交叉位置,有一座桥,那正是闻名遐迩的老鸹桥。河里面,鱼虾成群、波光粼粼;河两岸,杨柳依依、美丽如画。春去冬来,斗转星移,这样的画面至少连绵了数千年,直到公元1974年,时任朝阳乡革命委员会主任(公社党委书记)的黄某某在锡山、宜河村下乡时突发奇想,要把宜阳河那巨大的S型弯道拉直,缩短河道,扩大耕种面积。此举正好与当时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快上的政策相契合,于是,经过2年的艰苦奋战、改天换地,蜿蜒曲折的宜阳河被强行裁弯拉直,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第二张.jpg

宜阳河被强行拉直了,那巨大的河湾大部分被改造成了农田,改道后,河道变窄,河水只从老桥桥基下经过,偌大的老鸹桥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桥下无水,桥就显得多余了。1976年8月,又是公社书记黄某某一声令下:拆,老鸹桥原有的桥基、石料用来砌渠道,为农业生产服务。据说,当时周围十里八乡的民众意见纷纷,壕田村的支部书记周福喜公开提出反对,说老鸹桥是文物古迹,拆了太可惜了,被黄书记勒令民兵押到公社禁闭反省7天,还写了公开检讨,至此,民众鸦雀无声。

老鸹桥长什么模样?

老鸹桥毁于1976年10月,这是确凿无疑的,老一辈的人都记得很清楚。桥两边的附属工程,护坡等等,一下就拆完了,桥上面的栏杆和铺路石等等,能搬的就搬了,能砸的就砸了。桥两边的石刻装饰物,一对狮子被人收藏(有人知道,后人再见过),一对喜鹊、一对老鸹不翼而飞,不知所终(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再见过)。最难的是桥的主体部分,拆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老鸹桥是一座石拱桥,桥基和桥面都是用巨大的长方形石块砌成,每块石头重上千斤。石块之间,严丝合缝,用最薄的刀都无法插进去,用八磅大锤反复锤打,纹丝不动,完全奈何不得。最后是一位石匠出了一个主意,从桥下面搭一个工作平台,从下往上撬动桥心石,最后,才各个击破,逐一把四个桥拱给破坏了。“这座桥,光拆都拆了二个多月,才拆完,好可惜啊!”年过古稀的当地老人吕富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黯然神伤。

老鸹桥建于何时?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吕富国老人说,他爷爷告诉他老鸹桥建于北宋。当然,也有的人说是唐朝、有的说是明朝,但所有的人都证实,老鸹桥是民国之前的老物件。怎么造的桥?当地有二个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一、铁拐李帮忙造的。古时候,宜阳河很宽,水流湍急,建桥初期,一切就绪,就是捞不到脚,一捞全是浮沙,基脚头一天建好,第二天就会坍塌恢复原状,日复一日,大家都莫之奈何。直到有一天,宜阳古城街头出现一个跛脚的老汉,拄着一个拐杖,挑着一担辣子、茄子,走到河边,随手扔下二个茄子,告诉村民,要造桥,就得在那二个茄子落水的地方下脚!言讫不见。果然,第二天在茄子落水的地方下脚,浮沙去尽,露出一整块的礁石来,正是天生的基脚。大家回过神来,那跛脚老汉,原来是神仙铁拐李下凡。二、吕洞宾帮忙造的。古时候的宜阳河是一样的,河宽水深且急,大家来建桥,河底全是沙,深不见底,基脚不实,头一天建好,第二天又坍塌了,日复一日,大家望而兴叹。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头挑着一担陶做的坛坛罐罐来宜阳古城赶场,散场之后,挑着剩下的三只罐子到码头喝酒,酒过三巡之后,看世人忙忙碌碌,正苦于捞不到桥的基脚,他道一声:这有何难?随口就哼了一曲:老鸹桥、老鸹桥,三个罐子架座桥!歌罢不见。大家依老头言,把他留下的三只罐子扔到河里,果然,在罐子落水的地方下脚,浮沙去尽,露出一整块的礁石来,这不正是天生的桥的基脚么?大家回过神来,那白发老头,原是神仙吕洞宾。

神话故事很神秘、很美丽,虽然不足为凭,但从铁拐李、吕洞宾这二个神话人物中,隐约透露出一些信息:一、造桥人者谁?可能与姓李的、姓吕的有关系。通过调查,南街、北街组的人姓氏比较复杂,但在周围,宜河、壕田等地,李姓、吕姓都是大家族,当年,在老鸹桥旁边建有李氏、吕氏宗族祠堂。据此,我推测,姓李的、姓吕的人,是建设老鸹桥的有功之臣。二、铁拐李、吕洞宾都是道教人物,是中国著名的八仙,此桥与道教有某种关联。在中国传统道教中,乌鸦是吉祥的神鸟。此桥名叫老鸹桥,一定大有深意。

老鸹桥已毁,今人已无福得见,但老一辈的人还在,他们都亲眼见过。锡山村73岁的村民肖秀林说,他从小就在宜阳河边长大,从小就在老鸹桥上玩耍,与老宜阳河、老鸹桥都有很深的感情。他回忆说,老宜阳河河面宽阔,河里鱼啊虾啊种类繁多,他父亲钻团鱼(野生甲鱼)远近闻名,想吃了就到河里去抓,那弯弯的宜阳河就像自家的鱼池一样,很方便,现在,河水哗哗直下,河不象河变成了一条死渠,鱼虾又小又少,团鱼很难再见到;老鸹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不但方便了河两边群众的交通,也是远近闻名的地标性建筑,是茶安永耒著名的景点。他说年轻时候被动地参与了宜阳河裁弯取直、挖河挑土的工作,眼睁睁看到老鸹桥被毁却无可奈何,现在回想起来,心头眼都是烧的。据肖秀林老人介绍,老鸹桥是一座石拱桥,全用石头砌成,一边是麻石、一边是青石,这二种原石方圆几公里都没有,很显然是从外面运过来的,每块石头重上千斤,有长方形、有矩形,都经过认真打磨,凿痕清晰可见,非常规范,整整齐齐。桥上两端有石狮子,中间一对喜鹊、一对老鸹,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桥面到桥下,48石磴下河,便于码头装物、卸货、人来客往。四个桥拱,每拱长约20米,高10米以上,可通帆船……。透过老人的回忆,一幅优美的图画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在宽阔的宜阳河上,在宜阳古城旁边,有一座四拱石拱桥,像一道彩虹飞架东西,一条铺满青石的古道穿桥而过,桥上走夫贩卒、游人如织,桥下码头装船卸货正忙,船来船往、帆影绰约,近处含烟、远山如黛,侯昙仙雪岭晴光、五峰仙若隐若现……

第三张.jpg

在南街村民段元发家门口,有一块落款乾隆二十八年的“李侯德政碑”,据说原来是立在关帝庙里面,字迹漫漶,我们边辨边猜,其大意是,在远古时候,宜阳河就有桥,但因洪水泛滥,桥已损毁,宜河两岸人民通行不便,寒冬腊月都要徒步过河,时有邑侯李大老爷,体恤百姓疾苦,牵头造桥,造福后代,老百姓感其恩,特立此碑,云云。查阅资料,乾隆二十八年,即1763年,当时的邑侯即安仁县知县名叫李玉树,应该就是碑中的主人公——邑侯李大老爷。如果我们的猜想属实的话,1976-1763=213,这一座最新的老鸹桥至少存活了213年。

第四张.jpg

为什么叫老鸹桥?

老鸹,就是乌鸦,全身乌黑,叫声嘶哑,形象不佳,在民间,有很多人说“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受欢迎、不吉祥的鸟。这么一座造福两岸百姓、惠及千百年的名桥怎么会取这么一个怪怪的名字呢?

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笔者曾徒步道教圣山武当山,在武当山南岩宫处,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乌鸦岭,在这里,乌鸦是神鸟,看到乌鸦飞、听到乌鸦叫,意味着有好运相随。在武当山当地,玄武修道,乌鸦指引的传说广为流传。在道教文化中,乌鸦作为一种有灵性的鸟类,被奉为神鸟,被视为吉祥、孝道的象征。

第五张.jpg

前文讲过,关于老鸹桥的来历,当地有二个流传甚广的人物传说,一是铁拐李,一是吕洞宾,二人均是道教中的神仙。古宜阳河不是直的,而是绕着宜阳古城画了一个巨大的S形状,这个巨大的河湾,是不是像极了太极中的双鱼图?我大胆猜想,在古代,这宜阳城是一座太极八卦城,是一座道教名城。既然在道教中,乌鸦是神鸟,信奉道教的宜阳古城人,把这座桥取名为老鸹桥,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的故事妇孺皆知,太阳里面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故事里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是金乌的化身,所以太阳又称作“金乌”。无独有偶,宜阳河最终流向的湘江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国宝西汉丅型帛画中出现的“九阳,金乌二足”图,老鸹也是立于最显要的位置,是神鸟。考古证实,同在宜阳河畔,距宜阳古城,南街、北街不足3公里的何古山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022年12月10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安仁永乐江镇苗竹山发现东汉古墓群,距今约1900多年。从宜阳河顺流而下,到草市注入洣江,直下湘江,就到了长沙,方便得很。种种迹象表明,安仁自古以来,就是湖湘文化圈中的重要一员,与省会长沙联系紧密,一脉相承。西汉侯爵夫人辛追都信奉、崇拜乌鸦,安仁宜阳古城人怎能不追逐神鸟老鸹?

第六张.jpg

生活里,乌鸦显贵的说法也自古便有。《诗经·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乌落富人之屋,即老鸹知道谁家富谁家穷,老鸹落到你家屋顶,是吉兆,上上吉。

综上所述,老鸹,在宜阳古城就是神鸟,就是图腾,把宜阳河上的这座石拱桥取名叫做“老鸹桥”,正是不落俗套,取老鸹吉祥的寓意和象征,寄托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在实地采访调查中,老人们都异口同声证明老鸹桥上的装饰物,除了狮子,还有喜鹊和乌鸦。狮子是镇守一方的神兽,大家都知道。喜鹊报喜,乌鸦报忧,这似乎是一对冤家,一对矛盾,怎么会并列桥上,任人膜拜呢?在我看来,这,正是老鸹桥一个显著的特征,一个很有意思的意象。每个人都有嘴巴,作为社会性的个人,说话、交流是天赋人权。报喜,说好话,人人爱听,没有一点风险;难得的是说实话,有得罪人的风险,最可耻的是说假话,自欺欺人,误人误己。俗话说,“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好话,你不说,赞歌,你不唱,事实摆在那儿,跑不掉,说不说、唱不唱都没关系。但坏的事情发生了,问题摆在那里,知实情而不报,甚至报告虚假的消息,自欺欺人、欺上瞒下,这就要坏大事了!当新冠病毒刚刚开始发作的时候,李文亮医生吹哨警示世人,与所谓的主流声音不合拍,但这吹哨声,不正是象老鸹一样用嘶哑的声音实话实说么?所以,我们共产党人更需要老鸹精神,更需要讲真话、说实话的人。敢于讲真话、说实话,有真知灼见的人,具备神鸟老鸹的品德,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是大写的人。

离开宜河村的时候,吕富国老人指着天空中飞来的一只黑色大鸟,瞧,那就是老鸹!只听得“哑”的一声,翅膀掠过天空,再没有一丝痕迹。

注:本文资料参阅,一、彭雪开《安仁地名源流考》;二、阳炳林《安仁源—侯昙山历史沿革考》

来源:投稿

作者:李宏志

编辑:何思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