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幸福来敲门

来源:郴州发布 编辑:陈跃鹏 2024-09-29 09:38:50
—分享—

幸福来敲门

——沙洲村绣好“半条被子”故事新图景

2024年,“半条被子”故事发生90周年。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以民心为经、民生为纬,编经织纬绣好“半条被子”故事新图景。


图片



幸福接踵而至

3名女红军与房东徐解秀母子,5人横着同卧一床。90年前,红军夜宿沙洲,定格一个抱团取暖的“名场面”。

“床上那位小男孩,是我父亲朱中武。”徐解秀的长孙朱分永打开记忆闸门。

为什么会5人挤卧一床?“因为住房少啊!”朱分永说。

住房问题,一直是沙洲村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沙洲村呈“前田后山”格局,可供建房的“回旋余地”不大。村民家里来客、子女归巢,睡沙发寻常见。

开板凳会、日访夜谈,驻村工作队“打捞”起村情民意。破解沙洲村人口增长与住宅数量“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被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牵挂心头,写入驻村笔记里。

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2022年10月,沙洲村后龙山边,“幸福新村”动工。2024年5月,“幸福新村”主体工程、绿化以及三通完工。首期28套新房,已由沙洲村村民理事会分到缺房户手中。

最大户型120平方米,厨房、卧室又大又明亮,孩子们回家都能有独立的房间。沙洲村幸福感弥漫。

沙洲村“幸福食堂”也乔迁了,紧邻“幸福新村”,幸福双至。

全村70岁以上老人、特殊困难群体,都能到“幸福食堂”免费吃上一日三餐,独居、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迎刃而解。一口热乎饭里,人间烟火气与一家亲关爱“热辣滚烫”。

朱分永的弟弟、儿子,在“幸福新村”分到了新房。朱分永最幸福的事是:推着轮椅上的老伴,到“幸福食堂”用完餐后,老两口有说有笑地回家。


图片


做大发展“蛋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村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牢记嘱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地标,对标“好人之村、志愿之村、和谐之村”,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干群关系和谐、推进共同富裕”三大品牌,“幸福新村”“幸福食堂”“幸福产业”……一系列幸福接连来敲门。

其中“幸福产业”,红色传承“驱动引擎”,绿色发展做大“蛋糕”,同样在奋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滁水河上望军桥,因徐解秀当年盼望女红军归来而得名。望军桥边,沙洲村原村委会主任朱新亮召回了在外地打工的子女,返乡料理“瑶厨食府”。

朱新亮4名子女加上儿媳朱小梅,共奏锅勺交响曲。高挂“大众消费”店招,“瑶厨食府”回头客纷至沓来。“我虽找不到客人,客人却能找到我。”朱新亮自豪地说。

从广东揭阳嫁到沙洲村,“外来媳妇”朱晓英,微信累计添加全国各地游客近万名。

朋友多了路好走。朱晓英依托微信朋友圈带货,帮父老乡亲把水果、土特产卖到天南地北,多年稳坐“柰李销售女王”宝座。

沙洲村做好红色、绿色、古色三篇文章,描绘产业风采。依靠“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种植特色水果、兴旺乡村旅游,八成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06万元。


图片


谋定共富工坊

村“两委”、乡村振兴工作队看准了“后起之秀”瑶绣。

知他人事,为我事师。沙洲村瑶绣产业小分队被一条条彩线牵着走,南下拜师两广——广东乳源、广西贺州,“走出去”“请进来”,细心取经、严谨学艺。

补齐瑶绣短板,丰富旅游业态,让村民“人人有事做、天天有钱进”,郴州市第一家村集体共富工坊——沙洲瑶绣共富工坊谋定而后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刮起“最炫民族风”。

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特色小微企业市场化运作,一群人在一个地方共同创业,先富带动后富、区域共同富裕,这就是“共富工坊模式”。

绣娘不限于本村,许多人来自韩田、秀水等邻村。昔日分享一条被子,今朝共享一片瑶绣。沙洲村有容乃大,跟周边十村一社区组建“兄弟连”,环沙洲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从“一村富”奔向“村村富”,从“一枝秀”奔向“满园春”。

秀水村绣娘朱志芬感叹,可以工坊坐班、可以领活回家,没有8小时作息约束,飞针走线一个月把1000多元挣了,把上学的孩子照看好了,家门口就业“留住了妈,拴住了娃”。


图片


时时放心不下

驻村3年多了,谭诗华已写满21本驻村笔记,字里行间的注脚都是惦记,惦记着沙洲村4个组、142户、542位“亲人”。

桃李果园改良提质、“幸福新村”建篮球场、后龙山引水项目立项……百姓的事枝叶关情,驻村笔记里“时时放心不下”。

后龙山果园提质,修筑鹅卵石路。每一条路,沙洲村投入10万元资金。生产用道宽了,旅游小道美了。

尽管家有洗衣机,村民何凤仍喜欢到滁水河边的小码头手动洗衣。因为小码头变得宽敞了,河水清好漂洗,还能节省一些水电费。

原来的小码头,可不是这个样,破到“砂离石散”,窄到村民洗衣洗菜都要排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沙洲村拓宽修好了小码头,村民洗衣洗菜开启“四时方便”模式。

化解群众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不留盲区、不留遗憾,“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干得心与心“零距离”,村“两委”、乡村振兴工作队“忧愁着村民的忧愁、快乐着村民的快乐”。

沙洲村广场舞队队长张美英,自学广场舞,只要不下雨,就邀上老姐妹欢歌劲舞。大伙一张张笑脸上流露了民意,见证了沙洲村的大变化,见证了“沙洲红、产业兴”“一家亲、感情深”。


来源:郴州发布

编辑:陈跃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