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来源:郴州日报A3 作者:张家文 编辑:redcloud 2011-08-18 10:47:24
—分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作为一名46年党龄的老党员非常自豪和感激。

  我常怀感恩之心,暮倚窗台,静观回首,平生走过的“四条”不平凡之路,时常浮现在眼前。

  童年时的逃荒路。解放初年,国家百孔千疮。家庭因灾贫困。父亲久病不起,无钱医治。田地因久旱无雨,颗粒无收。每天靠野菜煮粥充饥的我家,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母亲带着我们搀扶着父亲,逃荒到外婆家。从我们家到外婆家约五六里路,我们走过宽约一米左右的古石板路,穿过吱吱哎哎的小木桥,踩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步行走过承载着风雨、承载着日月星晨的这条路。听母亲说,这是父辈们去广东挑盐时的必经之路。父亲就是在这条路上,两次被土匪抢劫,差点丢了生命。但从苦难岁月里磨出的奔驰、跨越的脚,炼出了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而今这条路已建成了柏油路。

  少年时的上学路。1957年,我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仁二中。开学那天,父亲送我出了家门。挑着祖传的木箱和行囊,跟着一个比我高一个年级的表兄,踏上上学路。从我们家到安仁县城80多里路,经过4个乡镇,穿过4座木桥,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汗水淋漓,特别在爬大石岭时,上下数百级,一级级攀岩的石板,留下了先辈的斑斑足迹;弯弯曲曲的线条,记录着他们创业的艰辛。我踏着先辈们的足迹,非常艰难地行走着,脚磨破了,长满了水泡,肩压肿了,红通通的,含着泪水,硬着头皮,在表兄的帮助下,终于在下午4时左右到达了目的地——安仁二中,开始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涯。现在此路已建成安仁境内由北到南的水泥路。

  青年时的工作路。1964年,我被安仁县委选调为“政治学徒”,送到郴州地委党校学习培训。当时家乡没有通乡公路,我步行20多公里,赶到双牌山车站,乘汽车来到耒阳市,再搭火车到达郴州。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没有看过火车站、见过火车的我,特别高兴,更谈不上坐上火车了。火车非常平稳地承载着我们,从汗湿的土地上走来,宛若一朵朵山花、一片片绿叶,艳丽了城镇乡村的风景。通过党校学习后,承蒙党的培养,我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我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成绩显著,1965年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并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先后担任过人民公社社长、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市宣传部长、副市长、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郴师党委书记等职,直到退休。现在这条路已成了南来北往的京珠大动脉,并已建成高速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

  老年的幸福路。承蒙党组织的关怀,我已经退休。在我退休后的短短几年里,郴州发展很快。如今的郴州,改革的春潮已滚滚漫过21世纪,“两城”建设热火朝天,郴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交通而言,郴州公路由解放之初的305.78公里,到今天公路四通八达,已发展到1.3万多公里,高速公路达500多公里,火车路也要从安仁穿过,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虽然退休,也在为老年教育发挥余热。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的晚年生活非常充实、欢乐幸福。

  从我出生至今已有60多年。60多年弹指一挥间。60多年,路变了,人变了,整个社会全变了。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旧貌变新颜,变得越来越富强、越来越伟大。

  党的恩情“比天大”,我发自肺腑的呼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

来源:郴州日报A3

作者:张家文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