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故乡:远去的记忆遗忘的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 2012-04-05 09:10:39
—分享—

  生命中,总有一些记忆,伴随时光推移,隐藏于岁月与内心深处。我时常怀念故乡的陶,将儿时的记忆弄拨,便像一颗石子,被少年丢入池塘,一股微波荡漾开来。那些远去的记忆,曾经欢娱着我们的少年时光。而陶,作为与故乡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器具,虽已与现代乡村生活渐行渐远,但每每回到故乡,看见祖辈留下的陶罐,就会忆起往事,恍如眼前。

  “买酒缸,买米坛子——啰。”这是少年的故乡,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吆喝声,在故乡的老村落高亢激扬地穿越。挑陶罐的生意人,中年半纪的样子,一口上司里的土话,韵味十足。记忆中,挑陶罐的生意人肩上挑着一担箩,箩筐两头叠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陶罐。盛米盛油的,装米酒谷子的,装井水的,应有尽有。少年的故乡,陶罐陶缸是乡下人贮备粮食什物的必备品。农闲时,买陶人每到村子口就开始吆喝一通,然后在村子寻一处开阔地带,摆好摊子等人做生意。

  挑陶罐的生意人担子一落,又扯开嗓子喊起来。村里人听到这熟悉的喊叫声,顿时放下手中的家务活,纷纷探出家门,朝陶匠聚拢过来。有的人手中还端着蔬菜,一边分拣,一边问价。这情形在我少年的乡村,甚是热闹。而这样火爆的场面若是在秋收季节,则会更加盛况空前。粮满仓,大豆,高粱,地瓜干,稻谷等等,都要收藏起来,从秋天吃到次年的春后。那时候,故乡贫穷落后,家家户户房屋简陋,所有的粮食作物只有用陶罐盛装着,上面用一个圆铁盖盖上,防止老鼠及虫灾。当然,装粮盛水、淹制酸菜、喂猪喂狗、种花养草、甚至火炉子、泔水桶,只要用得上的地方都能看见陶的影子。

  挑陶罐的生意人来自何处又将去向何处,这些都不是我所关注的。但他的吆喝声是乡村的一组乐章。少年时,我与伙伴们声嘶力竭的学挑陶罐的生意人、理发的老师傅,还有补锅人的样子,有事没事在乡村叫喊开来。“买酒缸,买米坛子——啰。”这浑然天成的旋律,虽然未能经得住岁月的冲刷。可这美妙的吆喝声一直萦绕着耳旁。

  故乡产陶制陶也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无从追溯,更无历史记载。故乡在罗宵山脉西南端,连绵不断的高山与黄土坡,由于地质的特殊性,高粘土中铝矾含量偏高,是制作陶器的天然资源。我少年的时光中,村里好多人都有制作陶缸的传统手艺,我二伯父就是其中的一位。曾记得我的二伯父带着小叔在村里作陶制瓦,靠制缸制瓦手艺为农闲挣点额外口粮,补贴家用,养家糊口。

  少年时候,我家老屋后面有座制陶棚。树木搭建而成的,四周没有遮挡。陶棚的侧面,有一个陶坑,四周有一条用杉树皮铺设的凉棚,他们把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制品,然后待自然风干后,送到土窑洞里烧制。直到上世纪八十年末期,这些陶棚了无痕迹。

  故乡数得出名的陶棚不多,与我家不远的龙海镇平山村乌基塘水利渡槽下面就有一个大型的陶棚。记得每次去五姨妈家走亲,我都要经过那里。那个陶棚建在一个半山坡上,与公路紧靠,一年四季都青烟缭绕。那里堆满了陶罐陶缸,还有故乡特有的焦钵。匠人们头戴斗笠,肩披蓑衣,用一个长木条块,一手托着这些陶罐,来回穿梭。

  今年春节,当我再次去五姨妈走亲。我驾着车专门去了陶棚去探看。这个少年记忆中盛极一时的陶棚,在经历岁月的打磨后,已完全破败失修。只隐约看见窑洞的破落,还有一些烧制陶缸的的碎片。如历史的碎片一样,历历在目。我在想,曾经的陶棚,注释了家乡陶文化的浓厚意蕴,也反映出家乡父老乡亲曾有的智慧和勤劳。

  我清晰得记得,二伯在村里陶棚生产陶器,以陶缸为主,兼做陶盆、陶罐和焦钵、瓦片等。焦钵的制作很原始也很简单,全靠手工制作。这差事又脏又累。我看见过制坯,他用脚蹬着直径约有一米的轮盘旋转,用双手将经过千锤百炼的“熟土”放在托盘上,然后通过手的拉、扶、修等操作把“熟土”变成一件陶器的初坯。随后,将制成的坯件放在陶棚里慢慢阴干,有些坯件也可放在太阳底下晒干。陶坯在进窑前还要细致检查有没有变形,有些还要再加工,烧制出来的陶器外表光滑,色泽艳丽,又结实。

  如今,故乡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乡人传承的陶缸手艺也随之消失。今天,家家户户盛米有不锈钢桶,自来水通到了灶台锅前,陶缸已不像以前那样受人们的宠爱,用陶缸一缸一缸地储藏粮食、淹制酸菜已成为历史。这些,固然与社会进步、生活富裕及生活方式改变有着直接的联系。

  今年春节,我在故乡的新闻网站里看到一则消息。题目也颇为伤感——“最后的陶艺人”。主要讲述传统的制陶工艺十分辛苦,效益低下,老陶人手艺没有新人继承,正面临着失传。我想,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陶缸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这一古老的陶艺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注定要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生死磨砺。唯一无法释怀的是,陶器来自泥土,不断在烈火中砺炼,惟有泥土才是书写故乡朴实的真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