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村:破旧的老屋碎裂的瓷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 2012-04-16 09:27:14
—分享—

  我无论走到那里,心中一直都怀念我的村庄。尤其是在南方打拼后,对故乡朴塘村的思念越来越强烈。

  朴塘村是湘南一幅定格了的田园风光水墨画。春天到来,山谷,水塘,小溪,丛林,田野四处红红绿绿层层叠叠,景色美不胜收。朴塘村上千户人家,高低不平地散落四野之中。小村四面环山,一座座小山岗紧邻,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将小村环绕。朴塘村有山,山上有树,树下有泉,泉水奔腾到村庄中央,在洼地积成水库,水面波光粼粼,就有了山水的灵气。

  就这样一个小村,堆积了许多往事和美好的回忆。我最是喜爱故乡的过去种种,老村破旧的老屋,断壁残垣,还有老屋水泥顶上碎裂的陶片,都蕴涵着故乡的兴衰与起落。而村庄里的悲欢离合,生育嫁娶,在老屋不断繁衍,不断延伸,演绎着故乡的过去与现在。更多的记忆是,我的姨娘们从老村嫁到外乡,我的叔伯们从外乡娶进来了婆娘。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朴塘村不富裕,也不贫瘠。老村物产丰富,山上茶籽树盛产茶籽油,田地里生长花生、豆子、高粱、玉米、水稻、烟叶,山塘水库里鲤鱼、鲢鱼满塘。十月寒露节过后,茶籽成熟,油香飘过老村,随风散落到临近乡村,眼红了不少外乡人。朴塘村的茶籽油是老村的魂,多少外乡人梦寐以求的佳肴美味。要是有女嫁到老村,逢年过节家里的鱼肉用茶油一烹饪,亦是香飘飘一片,味蕾瞬间触动起来,食者赞不绝口。所以,朴塘村的男人不愁婚事,一家少年初成长,就有几家媒婆来说亲。

  朴塘村的富裕,从分田单干那年开始。小村的泥土资源盘活了老村的命运。制红砖,烧砖窑,轰轰烈烈,十几年过去后,老村的土地千疮百孔,留下了无数个坑坑洼洼的地块,像老村身上曾有的伤疤。那些年,老村人开始小富,村子里一栋栋红砖青瓦住房拔地而起。沿着山脚下,道路旁,一排排新房紧靠着。老村有新貌,也就有了沧浪之势,有了破旧的对照,有了小富即安的写照。

  那些破旧的老屋,断壁残垣只不过是过去岁月的一个浓缩与比照。我亦喜欢老村富裕后的景象,特别是房子有了新的款式和变化。记得十三岁的那年,我家后院也建了一栋四垛一层楼的红砖房子。父亲为了建好这栋房子,每周星期天从十里开外的学校回家,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做起泥水工来。父亲是个聪明能干的人,木匠,砖匠都能干。这栋房子盖好后,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这在当年的老村,是一件十分引以为荣的事件。父亲为了把房子建得漂亮,还专门去了十里开外的安平镇上,在一家陶瓷生意店铺买了几箱白色的瓷片回家,然后用水泥浆贴在房子屋檐的边沿,这几十块瓷片贴成的边线,一时间成了老村少有的风景。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都长大成家立业,离开了老屋,自己建的房子装饰得更加华丽,陶瓷、石材、洁具、不锈钢门,铝合金窗,父母也随我们住进了新居,老屋的瓷片才渐渐褪出记忆。

  前年母亲去世,父亲执意搬住在老屋。今年春节,我回到故乡,多次回到父亲居住的老屋。在老屋,我细致看了又看,努力寻找少年的记痕。当再次看到那些已经暗黄无光的碎裂的瓷片,不禁思绪万千。想起那些蹦蹦跳跳的生活气息,想起母亲在家矫健的身影,想起父亲埋头苦干的样子,眼角顿时湿润起来。

  碎裂的瓷片那是爱与亲情的标志,出远门的游子回来看到,爱就在身边,亲人就在身边。破旧的老屋碎裂的瓷片始终是永恒的记忆,像在一把烙深深印在胸膛。故乡的青山不老,爱就恒久存在。

  今天,无论我们兄弟姐妹天各一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爱与牵挂就像碎裂的瓷片里那些纹路,横纵相逢。村庄不断地变化着,房子在变,人的心事在变,岁月也在变。无论怎样变化,爱浓于血,不枯不萎。当在外思念故乡时,跳进思绪的,首先是那栋老屋。那些即将碎裂的瓷片像系在灵魂深处的一条丝带,长长的,无论走到哪里,都紧紧的系着,从没有松开过,就像母亲的背带,躺在爱的背包里渐渐成长,渐渐懂得感恩。

  而老村那破旧的老屋和碎裂的瓷片,像母亲那张枯黄的脸,装满了慈祥,也装满了游子无尽的思念与追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