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老坦坐落于罗宵山脉西南端,是故乡一处颇有名气的风景。不高,也没有仙,只是因为有奇洞,洞外奇石丛生,洞中石泉常流,穿过暗河,流淌到永乐江。老坦也有着古老的传说,于是,老坦在故乡人心中有了念想。
老坦在朴塘村的东北部,地处桐冲村、龙源村三村交界处的山谷中。所以,去老坦的路崎岖,山道弯弯十八拐。无论是朴塘村,还有桐冲村,条条道路险象环生。直到多年后,好心者从龙源村修了一条两米见宽的山路。从此,老坦有了路,有了与外界更多的接触。
我少年时光和青年时代经常和伙伴去老坦春游踏青,也有过秋游。老坦的四季更替明显,春天山上绿意盎然,杜鹃花漫山遍野。夏天山上的松树苍翠,还有枫树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小树,随风摇摆,阿娜多姿。秋天则大片的金色松枝和一地枯红,层林染尽,早上的霜雾宛如一张巨大的铺盖,将老坦的山石及树笼罩着,意境相当优美。冬天则是一片凋零与空旷,若是大雪飘零,漫山白皑皑一片。分不清那里是树,那里是石。
老坦不大,核心风景就散布在岩洞的四周。从南边开始数起,靠近朴塘村有个岩洞叫老虎岩垄,老一辈人传说过去是老虎出没的地方。据考证,这里宜适合华南虎生存。那个洞不大,能容纳一个人进出。洞门形似虎口。我童年的时候,每当我不听话,外婆就说把我送到老虎岩垄,给老虎叼走。直至多年后,我都不知道这里是否有虎。但可以肯定,这里草木丛生,野兔野猪,飞禽走兽都能看到,生态环境符合生物链生存法则的。老虎岩垄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羊肠小道两侧。各种各样的树错落有致,小道边一条小溪四季潺潺流水,经过山谷,穿过岩石,从黎坪组的山头上飞腾而下。要是春天雨水季节,一路溅起飞瀑,大有唐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从南边往北走,就到了老坦的腹地。老坦以溶洞奇观著称于永乐江畔。溶洞上下高不足百米。洞外地势由高及低,洞口建有庙庵,供四邻八乡的佛教信徒来拜祭。这里的老尼为人和善,凡是来烧香拜佛,还是来旅游观光的,都会用洞里的甘泉、家乡的酒浮辣子盛情款待。
老坦的溶洞口似喇叭形状,愈往里面移动愈来缩小。从洞口的石梯拾级而下,百十来步就到了坦底。时而在平坦地带行走,时而穿越岩石缝隙。岩石上渗透着一股股山泉水,形状各异,有的像扯线一样,有的滴滴哒哒,汇集一起形成一股流水朝洞底流去。顺着流水的方向一路探究,突然在一个弧形的溶洞口转入地底。据说,这里的水直通永乐江。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附近的老人们传说是通往天庭的瑶池。也有老人讲,千百年来,老坦的水流到黎坪组的水塘后,成了太上老君访问人间凄苦的落脚点。每年的夏天,水塘上会飘着一只野鸭,要是有浣衣的妇女,不能驱赶,这一年,朴塘村则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传说中最为神灵活现的是,明朝末年,野鸭依旧在水塘上畅游。一个妇人用衣罩住野鸭,忽然间野鸭踪影全无,顿时水塘干枯。当年,朴塘村几乎颗粒无收,加上战乱,差点血洗村庄。后来,谭氏先祖几兄弟和张、何几姓从江西及茶陵迁入,在安仁境内分支。朴塘村的谭氏设立河南堂,农耕旱作,逐渐人丁兴旺,成了村里大族。而这些不过是民间传说,却说明老坦的泉水繁衍着一个家族的兴旺。
当然,老坦的山泉水流向何方,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勘探。老坦山下有地下暗河,走向尚不准确,目前勘测出的一股地下水流向不远的灵官镇一带,有经济头脑的商人,利用这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注册了“老坦”矿泉水。据说,这水的矿物质含量极高,且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要是游客到老坦去旅游,不妨带过水桶装上一桶,保证甘甜可口,健康滋润。
游玩坦心,还有一个地方叫关坦。靠近桐冲村和龙源村方向。关坦岩面陡峭,如同雄关。关坦在近代军事史虽无历史记载。老人们讲,解放战争年代,那里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有抗日英魂在这里抛洒热血,一个师长英勇战死,后给当地百姓后埋葬到乌石塘组的一个乱坟岗。关坦最美的是春天,岩石缝里长满了鲜艳的杜鹃花。在岩石上,不时有斑鸠展翅啼叫,声音在坦窝里回旋。关坦就像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画,苍劲,生动。
游客在老坦游,花时间不多,却能领略湘南小山村奇异的民间故事。这个朴素的小山谷,就像湘南一幅风格相宜的山村水墨画,氤氲在乡土气息浓郁地时光里,诗意的滋养着永乐江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