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月光下的荡皮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 2012-11-05 09:11:19
—分享—

  立冬过后,朴塘村人就开始闲暇起来。忙碌了一年的村里人,开始忙于制作各种各样的干货,为即将临近的春节做好准备。晒薯皮、榨油,蒸荡皮,然后把这些把干货收藏起来,红红火火地迎着春节的喜庆日子。

  每到这个时候,我母亲是最忙碌的一个人。母亲都会准备上好的稻米,筛选出沙子、秕谷,然后淘洗干净,用井水浸泡一个晚上。若是白天家务活多,忙着晒薯皮等干货,母亲都会赶在夜幕降临的月光夜晚磨米。吃完饭,收拾好碗筷,母亲就会开始着手准备。

  乌石塘湾的石磨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家宝。有手推的,搥舂的,也有长木把转磨的,无论是哪一种,都十分原生态。我家就有一座石磨,是外婆家的继承过来的。这座石磨至今都完好无损地安放在我家新楼的某个角落。少年时,母亲一直在使用。石磨也见证了月光下的无数乡土往事。

  我家亲人多,每次蒸荡皮都会打单较大。每逢这样的月光夜,家里都会磨三四十斤米。母亲把浸好的稻米提在一边,一边用手推磨,一边给磨心里用过小勺子加米。大姐和我们兄弟三个轮流帮母亲出一把力。若是不会使用,反而会增加难度。快了,磨的米颗粒粗。慢了,费力又辛苦。母亲一边推移着磨,一边讲故事。我们也乐意倾听。有时候,怕时间太晚贪睡,母亲还会叫大姐炒一点豆子、花生。让我们一边吃,一边推移着磨。

  一般至凌晨左右,磨米结束。母亲就会把磨好的米浆放好,用木盖盖住,防止老鼠偷食。此前,母亲还会安排我们到田野中央的老水井挑水,把水缸装满。这事一般都是个大的担当,一直以来都是大哥或者二哥完成。大姐在一旁也会主动帮手,把柴火放好,火膛里的灰烬都会掏出来存放。把蒸荡皮的长方形铁盆洗好沥干水,还有刮子放好。然后,各自回到房间睡觉。

  朴塘村的公鸡啼叫第二遍的时候,约四五点钟左右,月光还斜挂在西边的山头丈余高,东边的山头也扯起了鱼肚白。母亲就会早早起床,开始张罗开灶起火。这时候,乌石塘湾母亲三五个相好的婆姨伙计会从家里赶来搭手相帮。在朴塘村,婆姨们都乐于助人。那家有喜事,或者蒸荡皮,都会上前帮助。有拿盆主操的,有端长竹篾盛装的,也有拿竹槁的,竹团箕,凡是能盛装的,都会摆放在柴火灶边。母亲拿几张凳子,有的给放长竹篾、竹槁或者竹团箕,有的给婆姨们坐着休息。只要有霜露,不等太阳露脸,大家都一直在家里用柴火烧出的炭火烘焙。荡皮不能沾霜露,一沾就翻白,那样就会使荡皮变得坚硬,又失去原有的味道,煮起来,也不筋道,易烂易碎。

  月光散尽,太阳在乌石塘湾的屋顶爬上来。一张张热气腾腾的荡皮开始香气飘散,禾坪外面开始架起高架,木叉,到处都是平放的,挂放的,一张张白璧无瑕。此时,朴塘村的屋顶上四处飘出乳白的炊烟,粥香,饭香,荡皮香混杂在一块,使得整个村庄显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大姐早已把饭菜做好,团子肉,红烧鱼,豆芽菜,煎豆腐这些村里经久流传的老四样一一摆放在饭桌上。

  在朴塘村,不论是哪家蒸荡皮,都要在餐桌上摆上一碗葱末(亦可蒜末)油淋辣子粉,红通通的,十分诱人。做辣子粉很简单。把葱或蒜苗切成末状,把盐、味精、胡椒粉、酱油,豆蛳油及辣子粉放于碗里,把茶油烧红,然后倒入碗中,再用筷子拌匀,香气扑鼻,闻上去就食欲大振。拿盆的师傅就会把一张张荡皮涂上油淋辣子粉,用筷子或刮子划开,一层层包裹着,卷起,置入大碗里,让人品尝。这卷荡皮香辣可口,口味亦是相当的地道纯正。吃了几张后,就会大汗淋漓,整个身体在渐冷的初冬早上显得舒展,畅快。

  吃完早餐,就开始忙于收取那些盛装的荡皮,如果不粘手,就几张叠起来卷曲,然后由几个刀功颇好的婆姨开始呈丝状切开,等成小堆后,开始有婆姨用手捡起,梳成直线,在将其折叠成块状,再放在长竹篾上晾晒。卷曲的荡皮两头则用刀直接切成大小不一的大块状,就叫块子荡皮。一般来说,块子荡皮不是用来正式待客的,留作家用。如果某一天少餐,就拿出来煮熟当作正餐。

  从月光斜挂的清晨,到月光再次来临的夜晚。每次蒸荡皮都持续颇长的时光。等收了场,婆姨们吃完晚饭就各自回家。置于长竹篾上晾晒的荡皮要经过三五个烈日暴晒,才能收藏于瓦坛中。逢年过节,客人到家,就作为接待。或用鸡汤、或新鲜瘦猪肉,或鸡蛋,或用荤素菜搭配炒熟的作伴味,家乡又叫罩子,无论怎样煮食,荡皮的美味,一直在故乡享有盛名。

  如今,我离开故乡多年,一直在南方城市生活。每当在月光来临的夜晚,我都会思念起朴塘村的荡皮。我常常托付亲人从乡下给我捎回一袋沾满故乡气息的荡皮,这样的食物总会让我把故乡一次一次迁移到心里,在内心安放着故乡。特别是每年春节回家,每次和爱人、孩子去岳父母家拜年,我都会提前电话告诉老人,一定要吃荡皮。岳父总是给我用大碗盛装,每次我都吃得津津有味。一到正午开餐,看着满桌的鱼肉,顿时就没了食欲。

  我想,我不是食欲不振。而是我在外久了,心中念叨的不再是食物的本身。在我精神的故乡中,荡皮连接着地气,把故乡的味道浸泡在其中,轻咬一口,就会倍感亲近。尤其在世俗的南方城市里,这样的味道常常被我们怀疑或忽视。然而,朴塘村美好的月光,即使无法照亮到南方,我也习惯于在梦里珍藏,并诚意地接受荡皮喂养的纯朴。那也是朴塘人好客,知礼,重情谊的最具养分的款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谭旭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