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药湖医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孟飞 编辑:redcloud 2013-11-20 17:46:28
—分享—

  药湖与药湖寺

  我的老家位于永乐江畔的药湖村,距千年名寺——药湖寺不过一里之遥。我的童年时在老家度过的,寺庙的暮鼓晨钟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而关于 “药湖”和药湖寺的由来,更是令我这个地道的药湖人毕生兴奋的事情。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不常回家的父亲的膝上听他讲故事。父亲说,远古时期,神农带着八随从游历到古荆州之地(现今湘东南安仁一带)。是时,当地瘟疫盛行。神农为救先民,采药九龙庵,顺永乐江而下,来到一个叫古碧海的湖边休憩,将采集的百草在湖中清洗,顿时药香四溢。神农即命随从将洗净之百草熬成汤剂,送给患者服用。竟然药到病除,瘟疫尽去。神农觉得此湖甚有灵气,即问随从,此地可有名号,随从曰无。神农沉思良久,念此地有药有湖,便赐名“药湖”。至南宋嘉熙年间,当地信众为纪念和祭拜神农风的丰功伟绩,在古碧海前兴建殿宇,择名为药湖寺。

  沧海桑田,当年的古碧海,早已难觅其踪,而用信仰筑建的寺庙却是千年不朽,香火鼎盛。父亲还因了它的情节,而付出了一生的修炼。

  一个供果

  奶奶一共生养了八个子女,夭折了两个。父亲出生于兵荒马乱的抗日时期。家里穷,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父亲说,有一次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偷跑到药湖寺去找吃的。庙里一个和尚从佛祖面前请了一个供果送给他。和尚说,佛祖是普渡众生的,吃个供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后,父亲便经常去寺里帮助和尚打扫灰尘,也常听和尚讲药湖寺和神农采药救民的故事。一次,父亲累了,在寺庙里不觉睡去,梦中,他看见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颗茂盛的果树,上面挂满了飘香的果实……醒来后,父亲跟和尚说了自己的梦。和尚说,那是佛祖在昭示他做一个救赎众生的人。

  父亲后来成了当地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他凭借高超的医技常常化腐朽为神奇,赶在阎王的生死薄前救下了许许多多病危的患者。父亲对我说,作为医生他是无神论者,但儿时药湖寺的一个供果却是他一生的债,他期待着有一天终投桃报李。或许,冥冥中真有某种因果或定数。1993年大年三十,我们家正在吃年饭,医院来了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点名要父亲为他动手术。父亲撂下碗就赶到了手术室。此刻他才得知,患者原来是药湖寺的住持。

  医乃仁术

  因为神农,安仁有了“赶分社”,因为“赶分社”,安仁有了“药不到安仁不齐、郎中不到安仁不名”的杏林牌坊。安仁的“仁”字实则是指“仁术”(医药之术)。仁者安仁,智者爱仁,行仁心,施仁术,是炎帝神农留给安仁医者的最大精神财富。

  1960年,父亲从安平完中初中毕业后,师承名老中医张家荣先生。从背汤头歌开始,识药、挖药、抓药,到跟着望、闻、问、切,拨火罐、扎银针、学推拿,整整学徒三年,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后来又参军入伍,当了六年兵,退伍返乡后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实现了他当初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愿望。

  做一名技艺精湛的良医、名医是父亲一生的追求。从赤脚医生开始,到后来安平医院的全能医生、县二医院的业务院长,父亲一直坚持不停地自学和钻研医学新技术。1981年他获得了全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称号。

  小时候,我们家是“半边户”。每次,父亲从医院回到药湖村休假,总要带上厚厚的一叠处方纸和一个常备药箱。他一到老家,村里头总是人头攒动,家门口扶老携幼看病的来了一拨又一拨,人们奔走相告“张医生回来了”。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到上级医院交流进修,父亲的医术越来越高超、名气也越来越大,他成了安平医院的一杆旗、一把刀。周边炎陵、茶陵、永兴、耒阳等县市的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经他救治的病人和从手术台上抢救下的重患者数以万计。印象最深的是村里一位叫社生的老伯,八十年代初就被大医院判定最多只能活五年。父亲不信邪,给其切除了坏死的三分之二个肝脏后,又加以精心调理,不久即行康复。如今,三十多年过去,老伯依然硬朗。

  医者仁心

  我刚能识文断字,父亲便常常给我灌输当良医、济苍生的人生追求,并以自己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我潜移默化,期望我有一天能接过他的剂方去悬壶。但世事弄人,我与弟弟最终都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另外走了一条全新的路。或许,这是父亲一个永远也无法了却的心愿,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树仁心,施仁术、布仁爱的人生信条。

  1998年,父亲在为一位肾脏患者做完几个小时的手术后,过度的劳累和发作的糖尿病,让他倒在了手术台下,一度生命垂危。病愈后,父亲再也不能直接操刀为患者动手术了,但他的办公室总是有慕名而来的患者排着长队等着他看病,每天中午经常一点多了还下不了班。退休之后,在安平的家中依然是门庭若市,有位患者还给我家大门口挂了个“杏林苑”的大牌匾。父亲始终不忘药湖人的济民情怀,他订了个三不原则,凡老者、贫者、残者前来看病均不收费。

  医者仁心,大医慈济,是神农精神给药湖医者永远的教化,他也真的将这一仁心仁术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09年3月,在神农春分药王节即将开幕的前三天,因一场意外父亲离我们而去,然而就在意外发生的前半个小时,他还在尽心地给一位患者听诊开方。始祖神农为万民尝百草,最后断肠而殁,父亲一辈子救人无数却没能救下自己。可他的精神,却依然在当地,在他的弟子中传承,他是我们心中永远不死的 “神农”。

  (后注:我的父亲,张扬越,曾任安仁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会员,湖南省泌尿外科学会理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孟飞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