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牧,在蓝天碧草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琼林 编辑:redcloud 2014-06-16 17:47:59
—分享—

副标题:——陈伟华的“牛”梦故事

  (一)

  认识陈伟华,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那天,去大源移民山庄摘葡萄。黛青色的山峦在蓝天下显得格外的清朗。

  远处山头上,烟窗高高矗立,像哨兵在守护山林,又像是巨大的手,招引着人们。

  山庄里,果树已经挂果,黄土鸡有的在树下觅食,有的蹲在树上闲乐,不时地发出“咯咯咯”的叫声。我想起陶渊明《归田园居》里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句来。骄傲的公鸡踱着步,昂着身,悠闲地在树林子里散步,我们也模仿着踱起方步来。

  葡萄园,葡萄架下,一串串葡萄早已熟透,个儿大,皮儿鲜,色儿亮,什么红宝石呀,什么玫瑰香,千手提呀什么的,品种多得眼花。我们眼馋,嘴儿馋。

  我问:“老板是谁?”答曰:“陈伟华”。还没有来得及说赞美词,事也真巧,陈伟华陈老板来了。个儿不高,微胖,小眼睛,平头,国际流行的范儿。腋窝下夹着一个小皮包,,脸上总挂着笑容。

  朋友介绍:“陈伟华!大学生!老板!”言语简短有力,却饱含赞许与自豪。伟华笑着接过话:“放牛娃!放牛娃!”,伸出手来与我们握手。手,粗壮有力。小小的眼睛里,流露出祥善聪智。

  ——就这样,我认识了陈伟华,也就有了以后的进一步交往。

  (二)

  “放牛娃”三个字,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朋友说,陈伟华不仅有庄园,还有一个种牛基地——这更是让我心痒痒。

  抓住机会,我带着一班人去探访陈伟华的“养牛基地”。基地在排山乡山塘村的山冲里,四周青山环抱,树木青葱。沿着山路前行,路的两旁已经栽上了名贵的树木,要不了几年,这些名贵苗木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山沟里,到处是新栽种的牧草,高的快齐人头了,微风吹过,牧草摇曳。山坡上,碧草间,一群黄牛悠闲地摇尾吃草,偶尔抬起头向我们张望。

  拐几个弯,爬上一个坡,山门映入眼帘,“安仁县宏远畜牧有限公司”的匾额格外醒目。

  跨过山门,经过消毒间,我们直奔陈总办公室。

  办公室摆设简单:一张老板桌,两张沙发,一张茶几。房屋的布置,却饱含着主人的匠心:桌上堆着一叠叠的书,墙壁上挂着农民画家彭全生老先生的《群牛图》,一幅《牛气冲天》的工艺作品和一幅“天道酬勤”的书法,字遒劲有力,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旁边还书上了励志警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简单寒暄之后,我们开始听陈伟华的梦想故事:

  “我的梦,缘于少年时代的放牛生活!”伟华直入主题,“我的家在洋际乡源山村,山村里,山多,田多。家里分了几亩田,劳力又少,父亲就养了几头牛用于耕作。我在家主要的活除了读书,就是放牛。骑在牛背上的感觉真的很爽,很惬意——头顶着蓝天白云,赶着牛儿穿行在碧草之间,优哉游哉,可以想很多的东西,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从那时起,我对牛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伟华似乎陶醉在小时候田园牧牛的童趣里。

  “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大学,没有学畜牧,学了师范的数学,2001年大学毕业分配在郴州教书。那时候,下海风气盛行,一年后我也下了海,到深圳的贸易公司里做业务员。也许是运气好吧,我的业务工作做得相当成功,应该说算是捞到了第一桶金吧!”我们从他的话语体会到打拼的乐趣。

  “跑业务,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发展还是要有实业。我把挣下的钱全部投入教育——在佛山办起了两所幼儿园,在福城花园也办了一个。毕竟我是学教育专业的,在教育管理上还是得心应手。” “到2009年,我大概赚了几百万元钱,可以说是小发了吧。心里老想着要回家乡做点事。做什么呢?安仁的房地产老板多,赚钱也来得快,但我实力还是差了些。”

  说到这里,伟华的眼光里流露出几分实在与城实。

  “做农业吧,我包了1350亩山地,种油茶树,周期太长,茶树又是一年有一年冇,很难把握。”

  “有一年,我回老家,蓝天下,碧草间,我看见一群牛在山坡上吃草,我产生了一个简单直接、奇怪有趣的想法:荒草——牛——商品——效益!”伟华笑着对我们说。

  (三)

  “也许和童年放牧生活有关,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奉献的是牛肉!”

  于是,陈伟华打起了养肉牛的算盘。他给我们讲起了养牛的故事:

  养牛,要解决三个问题:种牛技术问题,牧草贮藏问题和销售市场问题。

  “目前市场上种牛品种比较多,主要是西门达尔、利木赞、安格斯和夏洛莱四种,体重最大的是西门达尔。我与湖南省畜牧研究所联系,请高工指导,选择了英格兰的安格斯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安格斯的牛质最好,也适应湘南的南方气候。我第一次从山东调回38头牛,不到一个月死了五头,经过畜医解剖,找到了原因,是焦虫病,血不凝固。”

  陈伟华又跑到山东去咨询学习,原来是北方干热,南方湿热。陈伟华略微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微笑着说:“安格斯种牛不能像我们的本地牛一样在野外放养,我高薪聘请了技术员,并且开始试验用引进的公牛与当地母牛杂交,来改善牛的品种。还派技术员到外地学习人工授精技术,嘿,还获得了成功,并且得到省畜牧研究所专家的肯定和表扬。”

  “牧草,北方多是玉米杆,简单又易贮藏。根据牛的生理特征,每天需要80斤牧草。开始从老百姓家中收购稻草,每吨680元,附带收购写酒糟,豆腐渣等。后来开始人工种植牧草,并实行间种:夏天种桂木一号,冬天种黑妹草,两种草相得益彰。学会了种植,又开始开发“青贮”技术,利用草的湿气,进行密封发酵处理,解决了牛过冬的牧草问题。”

  解决种牛和牧草,陈伟华又在思考市场与销售。他经常利用旅游的机会到山东、吉林,江西的吉安、泰和、井冈山等地考察肉牛市场和消费市场。

  (四)

  “牛的全身都的宝,牛肉自然不说,牛皮、牛骨、牛角、牛蹄一般都是作为废料丢了,我们公司真正赚钱的,正是这些被别人废弃的东西。说实在话,牛粪可以用来种花草树木、养蚯蚓、种蘑菇呢!”——陈伟华说出了他办公司的诀窍和致富的门路。

  如今,陈伟华盖起了最大的钟楼式牛棚。修建了大型的青贮池。开办了移民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尝试着“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利用本地农户家养母牛,建立档案的有823头,还有豪山、新洲、关王等地的110多户,在全县设立了6个分场(基地),从配种,回收,免疫,预防,到派驻技术员,不断地扩大养殖规模。他的老家源山村养了500头,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龙市乡的谭四仔,60多岁了,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两位老人养了50多头母牛,年收入20多万元,过去是每年向儿子们要钱,现在,是他们给儿子们钱,到处夸陈总是福星呢!

  “消费观念决定消费走向!”陈伟华说,“目前市场以安仁为主,适当配送到附近的茶陵、永兴、攸县……今年已经收栏600多头,市场是供不应求。”

  宏远牛业,立足“生态、健康、放心”,要建立自己的加工业和鲜肉业,着力打造湘南牛肉新品系,设立宏远牛肉“二维码”,从牛的出生到屠宰,每一头牛都建立档案,饲养者知道牛的父亲是谁,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牛肉。”

  “还要到衡阳、郴州、长沙等地寻找代理商……”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发现陈伟华的目光里充满了自信。

  宏远畜牧有限公司,每年为合作户及周边养殖户品改湘南黄牛2000余头,2013年公司出栏肉牛1629头;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肉牛示范场;2012年被评为湖南湘南黄牛保种基地;2013年被评为郴州市龙头企业……

  放牧,在蓝天碧草间。陈伟华把事业留在家乡的山野碧草间,把梦想放飞在蓝天下田野里。宏远未来梦想:在2020年前年出栏肉牛5000头;建立宏远肉类加工企业……

  我们相信:陈伟华的“牛”梦,会飞得更高,路,会走得更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琼林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