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跑乡村华丽转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小松 编辑:redcloud 2014-08-15 08:53:55
—分享—

副标题:——记羊脑乡源田村党支部书记段华

  罗霄山下红旗飘扬,革命老区无私奉献。距离安仁县城60公里的羊脑乡源田村,大革命时期,湘南游击大队长期以此为活动据点,曾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建国后,为响应党的号召,在没有任何待遇的情况下,该村大部分村民举家搬迁,无偿移民,即使整村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800亩减少为900亩,亦毫无怨言,为茶安水库的修建,再立新功。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给源田村带来太大的变化,相反地越来越贫穷落后。全村832个人中,有620个人常年拖家带口在外谋生。村中土地抛荒、人心涣散,一片萧条。出路在何方?发展靠什么?当地的村民很迷茫,段华却在思索:我该为乡村做点什么?

  2009年7月,段华毅然辞去广州市达生堂门诊部经理一职,回老家创业,2011年被村民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短短几年时间,他带领村民务实工作,开拓创新,让昔日低效的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蜕变,让贫穷的偏远山村向现代化新农村蝶变,领跑乡村华丽转身。

  无悔的人生抉择

  有志青年从军建功,热血男儿矢志报国。1996年,20岁的段华响应党的号召,接受祖国挑选,不远万里奔赴青藏高原某部军营大熔炉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期间,凭着努力,成为全军第一个通过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证书的士官,也是全军第一个赴我国的皇家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的士官。

  保家卫国终不悔,绿色军营献青春。段华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然而,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2008年12月,段华同样面对着安置就业还是自主择业的两难选择。可他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闯劲和精湛的医术,果断地放弃安置性就业,于2009年 月应聘到广州市达生堂中医门诊部当医生,仅仅三个月便提拔为门诊部经理。此时的段华可谓安居乐业,本可以享受城里人的安逸生活,而他却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职回农村老家创业――生态养牛。

  2009年7月,段华目睹家乡传统落后的劳作模式和大片荒芜良田,放弃了在广州发展的机会,决定回乡创业,发展生态养牛。他承包了村里一百余亩荒地,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牛场。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牛场已初见规模,每年牛场的纯利润达20余万元。被评为“郴州市脱贫致富先进个人”,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 2011年,当段华的养牛业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乡亲们投来乞盼的眼神——“我们需要他这样的能人当领跑者”。段华再一次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担负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一重任。

  领跑乡村骤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老支书除了移交一枚没有盖子的公章外,剩下的就是债务和纠纷。村里连最起码的运转资金都没有,举步维艰,咋办?

  思路决定出路。段华上任后,团结村支两委一班人,采取自己垫、跑项目、争资金、拉赞助,着力改变村级落后面貌。

  基础设施是关键。段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实质性改善。在他的努力下,2011年,争取国家农网改造项目200余万元,对全村的高低压线路、变压器、户表进行了全面改造。2012年,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2万元,通过争取项目立项资金73万元、“一事一议”项目配套资金5万元,硬化村组道路 米。2012年和2013两年,先后争取发改、移民等部门“以工代赈、移民互助”资金22万元,硬化渠道2100米,使400余亩耕地灌溉受益。

  特色产业是支撑。凭借这几年来发展生态养牛所取得的成效,为了壮大产业,发挥规模效应,让更多农户发家致富,他及时组建了全县第一个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80余户农民养牛,并义务对养牛户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发展牛、鱼、蛇、野猪等特色养殖场11个,年创造纯利润达300余万元。

  公益事业是福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是群众所盼,更是段华等一班子人所想、所为。几年来,他们争取县科技部门投入资金16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自筹资金10万元,党员组长投工投劳60余个,完善了5个村民小组的自来水管道网;争取县能源部门资金补贴,通过团购的方式,每户村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村里在外经济能人赞助12万元,为村民安装防盗警报器和LED显示屏;为解决村里学生到乡中心小学上学的困难,村里外包一辆面包车,专门接送学生。同时,村里筹集资金6万元,争取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5万元,对老村委会礼堂和新村委会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添置了桌椅、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办公设施。

  源田“破冰”之旅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偏远山区现有零散不成规模的低效农业,渐趋淘汰。村民年轻的不愿种,年老的种不了,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依然留不住农民外出的脚步。土地抛荒、空心村、基层组织一盘散沙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症结在哪?段华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经反复酝酿,研究论证,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彻底打破原有农村的生产模式。

  有破有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2013年11月,安仁县源田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成为全县首家以土地流转形式为经营模式,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全村农户将确权后的承包土地,加入到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从此“洗脚上岸”,告别躬耕生涯。

  有工有农,妥善安置富余劳动力。土地有序流转了,接下来,段华想到的是如何使耕者有其田、闲者可为工、弱者能保障。

  合作社为使土地流转发挥最大效益,采取了集中租赁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2014年3月,合作社将300亩相对较好的耕地,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以每亩160元的价格流转给安平种粮大户罗建军种植水稻;另500余亩垄沟里耕地,因不能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稻,则由合作社先与企业签订农业订单,再依订单组织生产。对个别还想种田的村民,按照住所就近靠边的原则,向合作社租赁,租金同集中租赁模式。

  为解决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问题,段华带领村支两委到附近茶陵县浣溪工业园联系厂家,并邀请企业来村考察,最后成功与东信棉业达成用工意向,将20余名村民送到该厂就业。同时,引进藤茶公司来村办厂,可以安排20名村民就业。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村里规定65岁以上老人或其他特殊人群可以享受每月25斤大米补贴,确保每位村民有事做、有保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段华牺牲的是个人利益,换来的是乡村华丽转身。

  源田村带着历史的光环,跨过昔日的贫穷,走向美丽平安幸福和谐的明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小松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