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一游乐场所有条“学传统文化,做当代圣贤”的宣传标语。一位熟悉的文化老人看后对我说,百善孝为先,我认为传统文化、当代圣贤,孝敬父母应是最起码的。听后,我思考再三,那所见所闻的“心记录”则涌现出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家乡,孝顺父母之类好事则成了这里另一道绚丽的风景。
前段时间,应邀参加安仁全国第四届长征精神学术研讨会和文化长征发起15周年纪念活动。这是有谭谈先生等文化名人参加的“民间活动”,办得很成功。其倡导和组织者罗范懿先生是我的好友,曾为他写过一篇关于“文化长征”的长篇记事文。而这次还了解到他孝敬老母亲之事,有的一般人还难以做到。他年过九旬母亲吃饭时对有些肉类感到腻,丢掉又可惜,便挟到他碗里。老罗知道母亲的想法和心态,二话不说吃了,这真是慈母孝子心相连。前几年,其母亲半边中风,他立即接到长沙,每天陪去马王堆医院治疗,晚上则同睡一床,为其洗澡抹身,帮助大小便,长时间这么做是不容易的。我笑着说:“这也是你‘文化长征’的内容,可圈可点。”他回答:“我是母亲血养奶喂的,抚育之恩不能忘,要理解其想法和心情,做什么都可以,对‘特殊人’要有‘特殊情’”。还值得一提的是,他对92岁的岳父也是这样。
孝顺父母无疑是一种人品和良心,在老乡中,无论是为官者还是老百姓,也不管是富翁还是平民,这类事蛮多。如老领导李继禹先生当年在郴州工作,后调到省里。他每次出差到安仁,不仅与父亲见面、送些好吃的,晚上则赶回龙海老家与父同睡一床,扇蚊驱热、嘘寒问暖,一次又一次直到老父去世,他的孝顺成为当地佳话。20年前,曾为安仁建新大桥作出贡献的总后陈光荣大校,因车祸致残,其父亲去世时不能从北京回。便含着眼泪向好友张万才同志和我打电话,他孝敬父母很有名气,其心意我俩知道,第二天去牌楼乡新塘村他家追悼,他一再表谢意。欧阳建华乡亲每次回老家过年、过节或看望,都是夫妇俩到市场采购,回来煮饭炒菜,不要父母动手。他说,做子女的这些小事也要注意。在郴州的张扬生老总当年天气好时,经常推着轮椅送母亲上福地苏仙岭,边推边谈。我在途中遇见过好几次,很受感动。有人对他说:“你钱不少,工作又那么忙,可请个人推送吧。”张总笑着回答:“那就不会有心心相印、血肉相连之感,母亲也许是不会去的。”其母去世后,他曾对我说:“那事虽然辛苦流汗,但在心里留下了记忆和回味。当今她如健在,我还会这么做,年纪大了,就让我的儿子来‘接班’。”千百年来,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骨子里的血肉和文明,因为成人、成才、成业,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三一重工总裁唐修国、郴建集团老总刘国芳这些有名的企业家和著名作家谢宗玉等,都有这样的感人事。值得一提是,还有孝顺继父后母的人和事,这也是人性人德的体现。
谈风说水,父山母河。孝敬父母的人和事,在安仁如屹立的熊峰山、长流的永乐江,我知之不少,从城市到农村,我可举出上百人,他们都有将“春天”献给父母,将“冬天”留给自己的美德。
血“忠”血养,子女应不忘。今天你孝顺父母,明天子女孝敬你。但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在现实生活不可能“一刀切”,因为人们的认识和道德,但人世间不是“平均水平”。在一些“角落”里还存在不孝顺的人和事,那句“良心不要放在背上”、“‘忘眼珠’遭雷打”的老话,就是劝道或痛斥不孝顺父母的人。我小时曾见过一位亲戚长辈常打骂其母亲,因无法“对抗”,只能是抱着那婆婆哭。长大后就不客气了,多次向他提出建议和批评。那位老婆婆去世时,已参加工作的我在其追悼文中写上了几句斥责不孝者的话。当今,若有此类事,建议当地干部、亲戚、邻居应提出批评指责,讲明不孝顺得不到任何好处,对违法者要依法追究。即便是父母个性不好,或干错了什么事,做子女的也要去谅解劝导,力争“花好月圆”。有位乡亲风趣地对我说:“从‘动物世界’电视中,也可看到那种特殊的‘父母爱’,吃、帮、带‘情深意切’,何况人类哩。”
历史是一面镜子。近年来,我爱看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播出的那一集集的《记住乡愁》,其中就有反映孝顺父母的历史传统和村风民风。如在“南社村——孝敬之风”中,就有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节目播完后,还要传出“积善有余庆,父母永不忘”之类的歌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父母生我养我。”文章中还载过他不少孝敬父母之事。1959年6月回韶山时,他在父母坟墓前深深三鞠躬,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当年我去韶山学习时得知不少,深受感动和教育。
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孝敬父母是做子女的良心品德,也是子女“迎春接福”的抚育和熏陶,一辈辈、一代代地久天长。深信,家乡那这号“良心曲”“道德歌”,不断有新韵味、新纪录,为永乐江添“绿”,替熊峰山增“青”。
作者:谭涛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