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访双泉村,走近清代解元谭莹故里

来源:琢玉成轩 作者:阳光球 编辑:许灵峰 2020-10-27 16:32:02
时刻新闻
—分享—

湘东南安仁、攸县两县交界处,安仁龙市境内,有一处古风盎然却不为人知的古村落。

龙市旧称益相垅,因南宋左丞相、益国公周必大游学讲学于此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湘粤古骡马驿道必经之地,是贯联湘、鄂、粤、赣的主要干道。

古人最讲究风水,以泉为眼,双泉村就像是龙的两只眼珠。村里有两眼天然泉水,四季常温,水雾如烟,袅袅升起,一曰“月亮”,一曰“四方”,合称“双泉”,双泉村由此得名。

甫一进村,满目青黛,村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呈现典型湘南古民居特色,古风扑面而来,恍如置身于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只见一条清澈湍急的黄龙江(当地人称溪为江,音同“缸”)绕象形山而下,岸边屹立着一棵参天古树,盘虬卧龙,生机勃勃,枝繁叶茂,遮云蔽日,形似帝王出巡之伞盖。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老树结胎,佝偻的树干底部,长满了厚实的树瘤,犹如百子抱母,众星捧月。树干异常粗壮,须三五个成年人手拉手环抱才能合围。

树名唤作“重阳树”,树龄经过测算已逾八百年。据说重阳树的叫法缘自重阳节,“九九”重阳一到,浓密的树叶跟随季节变得赭红艳丽,远望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重阳树与黄龙江水相伴相生,也成为这个古村落悠远历史的见证人。村内还有百年以上的古樟、古红枫等40余株,尤以五胞胎古樟树甚为罕见。

重阳树旁,一栋清代建筑尤为惹眼,上书“文献世家”四个斑驳大字,听说出自谭莹长子谭毖甫先生之手。这就是清代解元谭莹故居,也是谭莹的出生地。

谭莹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背靠象形山,坐西朝东,呈品字形山墙建筑风格,火砖齐顶,顶筑双层廊檐,轻盈灵动。前后两栋相接,前栋2层,后栋3层,有13间住房和上中下3个宽敞的厅屋,各个房间由雕梁画栋的屏风相隔而成。

正门前的牌坊高二丈有余,厚约二尺,琉璃瓦盖顶,左右两边一对大鳌鱼遥相呼应,煞是壮观。大门两旁刻着“德门萃福,仁宇恒春”对联,四根屋柱上分别书写着对联:“大气挟扶舆岳秀河灵钟地脉;元钧旋斗柄协风时雨召天和”“岁月常新五行阴阳调四序;江山大好两间灵秀汇双泉”。

厅堂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楼大厅高悬金匾一块,上书“光绪二十七年诰封朝议大夫谭继镧”,清从四品概授朝议大夫,谭继镧即谭莹的父亲。

屋后的象形山,是谭氏家族的祖山,树木掩映之下,荆棘密布之中,一处用石灰砂石墙围成,孤零零不起眼的简陋墓地,如果没人指认,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清代解元谭莹墓。整个墓地不足十平,墓冢荆棘丛生,看不到碑文。据说墓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盗过,但幸好棺椁尚存。

著名军事战略要地烟堆岭,与象形山遥遥相对,这里是北伐首战告捷地。1926年6月2日,叶挺独立团率先由粤入湘为北伐前锋,冒雨兼程抵达安仁。3日下午,叶挺团长命令参谋长周士第增援渌田吸引敌人兵力,亲率主力增援黄茅铺。4日拂晓,全线出击,在烟堆岭溃退敌人,乘胜追击。6月5日攻克攸县。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气和民心。2011年,广东肇庆军事学院曾派人来烟堆岭考察,并报请建立“北伐战争纪念地”。

从谭莹故居出来,顺溪徒步而下,行不远处,便是只剩下正门土墙,岌岌可危的谭行之公祠,左侧爬满了青藤。推开半闭的木门,里面全是断壁残垣,一派衰败凄凉的景象。前坪上几棵树倒是郁郁葱葱,一棵是香樟,另一棵是槭树,槭树的小花就像两只张开的小翅膀。

黄龙江的水面上,横卧一座提篮石拱桥。石拱桥高出水面好几米,长虹卧波,宛若一只提篮,故名“提篮”,这种石拱桥形制在湘南很少见。据考证,该桥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享有“湘南赵州桥”之美称。石拱桥只是在表面进行了简单修缮,至今保存尚算完好。谭莹幼年常往来于提篮石拱桥上,直到今天,这座桥还在发挥作用。

跨过桥去就到了谭氏书院,可惜现在只剩下了几段断壁残垣,大门只剩下一个木门框,门上的“谭氏书院”四个大字,已然辨识不清。今天我们只能从前几年别人拍摄的珍贵照片和历史记载中,一睹谭氏书院逝去的荣光。

谭氏书院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次年竣工,系谭氏先人为兴办义学创办的初级小学,谭莹从小亦在此发蒙。清光绪年间,谭莹弃官归乡,扩建谭氏书院,聘请省城著名建筑师设计建造,外观雕梁画栋,规模宏大,建筑风格颇具书院特色。书院环境幽美,林泉共鸣,与琅琅书声琴瑟相和。学风浓郁,章程甚严,凡族人就读,一律免费,还多次聘请外地积学能文之士为书院师长。谭氏书院也曾盛极一时,周边县市的仕子文人纷纷慕名前来。据后人统计,谭氏书院走出的有名望的读书人多达百人,影响深远。

随意走进两栋紧挨的古民居,清一色的青砖灰瓦,今天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土改时这些民居都分给了根红苗正的军属烈属家庭。在热情的住户介绍下,我粗略领悟到先人的智慧和规矩。

一进门,抬头就是三根横梁,下面就是中门。古代最讲尊卑,只有来了贵客才会大开中门,平时都从侧门出入。纵是要饭的乞丐来了,也不能超过三根横梁,否则就是严重失礼,会被主人驱逐出去。

墙上内嵌的一个长方形的木洞,引起了我的好奇,问过才知道,原来这是古人放油灯的地方,据说是可以伸缩的,使用很方便。也只有大户人家才会这样安装,普通农家只有将油灯端来端去。

穿过中门,就是前厅和后厅,左右各有一个天井。两个天井之间的木天花板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精美装饰件,听说是用水荫柳做的,图案像竹子,栩栩如生。这种贴木花样已不多见了,现在还能保存如此完好,实属不易。

双泉村因一人而出名。谭莹(1842-1926),字铭三,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安仁龙市双泉人氏,自幼天资聪慧,在本村谭氏书院发蒙,光绪二年(1876)进入长沙岳麓书院读书,光绪五年(1879)中湖南乡试解元。乡试为全省考试,及第者被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亚魁,第三名以下称举人。先后出任长沙、武陵教谕和广东遂溪知县等职。

光绪二十一年(1895),谭莹赴京应试,参与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以身试法,康梁亡命天涯。53岁的谭莹弃官从教,致力培育人才,先后主讲于平江天岳书院,茶陵洣江书院,安仁宜溪书院,后受聘为岳麓书院西斋教席,晚年又回到老家谭氏书院授课。1926年冬,谭莹病逝,享年84岁,葬于祖宅后面的象形山。

《益相史话》有记载:谭莹,字铭三,中解元,功成名就,在家乡兴办教育,扩建谭氏书院。谭莹制订章程,凡族人就读,一律免费,还多次聘请外地积学能文之士为书院师长。光绪二十九年,颁布《癸卯学制》,废科举,书院改为学堂,坚持办学,章程仍严,优学制度未变,学风仍很盛行。民国十年,兴办平民教育。谭氏书院曾办两届高小,名曰“安仁县第二区谭氏私立崇文小学”。

谭莹因学生谭延闿而闻名于世。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自幼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11岁学制义文学。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考中秀才,谭父当时年事已高,谭延闿在陪同家父安渡晚年的同时,继续跟从各地名师学习时文等。谭莹在长沙任教谕时,谭延闿拜其为业师,两人从此结下了师生之谊。

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传言谭延闿在殿试中一度被点为状元,差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后因慈禧不喜才作罢,因为“戊戌变法”刚杀了一个湖南的谭嗣同,又来了一个姓谭的湖南人,此事的真实性尚待史学家考证。

谭延闿后曾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民国初年(1912)7月,谭延闿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9月兼湖南省民政长。时年,因乡民田税过重,民怨沸腾,谭莹赴省城为民请命。谭延闿大开中门,亲自跪接恩师,立马答应减免部分赋税。谭延闿一直尊称谭莹为恩师,见面都得行跪拜礼。乡民方知两人师生情谊深厚,一时传为佳话,谭莹也因此声名远播。

《安仁县志》亦有记载:民国初年,天大旱,全县饿殍达数百人。可当地官府却仍在按惯例向老百姓催逼税赋,以致怨声载道。已年过七旬的谭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来想去,他一咬牙赶赴省府去找谭延闽。听到门卫的传讯后,据说谭延闿忙下令打开中门,亲自跪接恩师。了解实情后,谭延闿下令减免了安仁2/5的税赋。

后来谭延闿曾多次邀请恩师入省署任职,却被婉拒。谭延闿深知恩师脾性,只好无奈作罢。谭莹也从未依仗与学生谭延闿的关系,为自己的子女亲人在民国政府谋求过任何官职。

安仁人教书育人素有名气。谭莹教出了一个民国风云人物谭延闿,无独有偶,晚清的中兴重臣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皆出自欧阳厚均门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仁人间接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双泉村历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中国新闻界名人、曾任新华社北京分社主任、北京日报副总编辑、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罗林(原名谭福初、谭声俊),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专家、湖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双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许多人慕名而来,双泉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2011年,著名军旅歌手、安仁排山妹子刘一祯曾来这里拍摄《青青油菜花》MV。同年,双泉村被湖南省油画协会定为写生创作基地。

据当地有识之士透露,双泉村古迹保护现状堪忧,部分村民为片面追求商业效益,挤占损毁有限历史人文资源,或放任其自生自灭,若不是县里三令五申,估计连剩余的残垣断壁也都将夷为平地了。

前不久,双泉村拟申报“全国生态文化村”未果,而保护现有文物又刻不容缓,笔者在此呼吁,千万别让历史厚重幸存下来的古建筑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了!

望着眼前这些历尽风雨、年久失修的古民居,行将坍塌消亡,不免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徒然生出些许无奈与凄凉……


作者简介::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笔名象牙居士,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读者文摘杂志》《潇湘原创之家》《神农薪火》《安仁在线》等各平面和网络媒体平台。

来源:琢玉成轩

作者:阳光球

编辑:许灵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