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忆杏林送暖人

来源:投稿 作者:张恒 编辑:李嘉芳 2021-09-19 15:20:08
时刻新闻
—分享—

【温润唱报蕴不凡】

对爷爷的清晰记忆始于六十年代末。那年夏天暑假,爷爷从老家豪山来到郴州我父母家小住,然后假道京广线北上,去武汉的三叔家做客。

世世代代大山里的老农,首度走出大山,去大城市看风光,那还真是一件大事呢。 年届七十岁的跨世纪老人在我们家居住的日子里温文尔雅,待人善良和气。他的一大兴趣是天天戴上老花眼镜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国外天下大事。看到高兴处,还会唱出声音来~他读书是唱书,弄得我跟着着实好奇了一阵子。

一段时间后,我有机会去豪山老家度过了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暑假,与爷爷近距离相处。每天早上我顶着露水打牛草回来,爷爷会招呼我来喝一碗奶奶做的美味豪山甜酒冲捞米粥,冲冲身上的寒气。酒粥的那个美味哟,一碗下肚,真是让人舒服透到魂魄中去了!

奶奶操持家务,做饭做菜,整理房屋是一把超级好手,把整个家与爷爷伺候的舒舒服服。但爷爷并不囿于坐享其成,虽然年过七旬,还是担当起菜园子除草、浇肥、种菜和收拾场院的重任。爷爷种的生姜大而辣,脚板薯又粉又好吃。爷爷奶奶关系很融洽,从不拌嘴,尤其让我敬佩。有时候能干的奶奶因琐事数落爷爷几句,他也丝毫不生气,嘻嘻哈哈化解于无形。我在边上听上去,怎么也觉得老两口儿倒像是在颇有情调的秀恩爱的意味儿呢!

爷爷一如既往地喜欢聊天,读书,看报,每天的必修课是唱报。说出来往事与故事也是一套一套的,丰富多彩。作为一个山里农民,着实不简单。足以彰显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身上蕴藏着卓而不凡的精彩。

微信图片_20210918150920.jpg

【杏林圣手拯浮屠】

爷爷于清朝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天出生在湖南安仁豪山一个世代农民的多子女家庭。他的父亲,我的老爷爷,目不识丁,却是一个很活跃的乡间红白喜事业余吹鼓手,善于与人交流。爷爷在长大到学龄时,被老爷爷送去蒙馆进行起蒙教育,有了相当于初小的文化。之后爷爷又坚持自学,使得自己的学识逐渐提高。

1917年,豪山与安仁上半县一带天花大流行,瘟疫肆虐乡里,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爷爷一家就有两位兄弟和一位姐妹死于天花。这个痛彻心扉的惨痛经历,促使爷爷的父母痛下决心,要送爷爷去学医。爷爷也励志要学好医术,救助桑梓。不久他入安仁种痘传习所学习,并从那儿毕业。后来又拜耒阳名医徐克全(化名周宗熙)为师,苦心学习医术,尤其是重点猛功痘科天花治疗,并在实践中认真体会研究,在这方面开始小有所成。

大约在1920年,爷爷与娘家在罗洲的邓凤英奶奶结婚。次年18岁的奶奶做了母亲。爷爷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一边练习医学实践,一边勤勉种田养山,挑起一家的重担。

1927年大革命时期,朱德领导的红军在上井冈山之前把红色的革命之火烧到了家乡一带。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苦大仇深的爷爷的父亲,我的老爷爷何恕庆成为八区农协会会长。见过世面,有知识的爷爷任八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长。后来他又成为湘南游击队的侦察员。爷爷的哥哥虎仔也成为农民赤卫军的排长。一家三人参于革命活动,打土豪,分田地,在当时非常令人注目。

大革命失败后,朱德的红军上了井冈山,还乡团反扑,大量的参与革命的人员被捕杀。老爷爷带着一家人去深山老林的亲戚家避难近半年。后来返回家乡,被罚以重款,才算是勉强度过劫难。

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的潜心研究和努力实践,爷爷的医疗技术逐渐提升,就像一颗杏林新星,在家乡医界冉冉升起。爷爷行医,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命造成极大危害的天花麻痘方面。因为天花轻则使人满脸生麻,重则夺人性命,危害极大。在乡村做“麻痘”医,专治麻疹、水痘,兼顾普通中医行医领域。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内,安仁上半县,永兴,酃县一部分的广大区域内麻疹水痘病人都是爷爷治疗的。爷爷看病治病不仅是在家中坐堂,也经常急病人之所急外出上门治病,给病人提供方便。有很多人到家里来请爷爷上门出诊看病,那时交通很不方便,爷爷出诊都是靠步行,地方远的就在别人家留宿。对于病情重的病人,经常守护病人身边不回家,医师护士责任一肩挑,展现出一代乡村名医对病人的强烈责任感。

很多平民和殷实人家都非常尊崇爷爷的精湛医术,请爷爷为他们和家人看病。爷爷擅长用中草药治疗,长期的研习,领悟了很多土方子并加以妙用。那时很多人都死于麻、痘,爷爷的医术高超,经常是出疹还在口里未蔓延到身上之前就能发现。这样抢得了先机,及时诊治,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爷爷行医从民国时代开始,持续到新中国建国后的六十年代。直到他生了一场大病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后,才慢慢淡出行医之路。他一生救死扶伤,行善民间,造福桑梓,在家乡,安仁上半县,永兴和酃县边区留下了广泛的美名。

【 厚教家风育学子 】

爷爷有一个大家庭,一生前后娶过三位夫人。我奶奶邓凤英,1920年与爷爷结婚,共生三个儿子 ,2个女儿。包括我父亲全禄,二叔有禄,三叔何强,大姑秀蓉,二姑美蓉。奶奶1939年过世时年仅37岁。1940年与继任二奶奶曾莲英结婚。二奶奶是承坪曾古大屋大户人家女儿,生育了一个儿子四叔泗禄 。儿子一岁,自己年仅25岁时去世。1949年与豪山上屋村三奶奶段各秀结为夫妻,生有一女儿满姑桂蓉。与三奶奶的婚姻持续了三十三年,直到1982年农历五月初三奶奶去世。

爷爷做乡医行医之后,看世界的眼界有很大提升。他意识到知识对改变人生和命运的重要性,因此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父亲是长子,还在他年幼学龄前,爷爷就亲自辅导父亲习学《三字经》,为父亲开启启蒙教育。后来父亲入读小学,受重教家风的熏陶影响,加上自己聪慧勤勉好学,学习成绩优秀一路名列前茅,扶摇直上。每年的两块光洋的学费皆因学业优秀而被返还。抗日初期入读在茶陵,酃县的省立临时一中和省立二中初中部,后来高中入读省立第十一师范,交通部扶轮中学,学习出色,1945年考入广州文化大学法学院新闻系,成为豪山浦阳三十里故乡走出大山的大学生第一人。

父亲的成功,极大的激励了他身后的二叔与三叔。他们品学兼优,发奋图强,步父亲的后尘,二叔于195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途参加人民解放军,续读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去海军工作。三叔1954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物理系,之后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在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上世纪40~50年代,世代乡村农民的爷爷一家居然一举出了三个大学生,在豪山家乡一带成为极为罕见的"现象级"奇观,被传为美谈。

上述这一切的发生,爷爷为之付出了常人所不知的艰辛和努力。在精神方面,爷爷身传言教优良的好学家风激励着孩子们志向远大,勇于梦想,好学上进。物质的准备上,首先是爷爷行医勤勉,救死扶伤,声誉远播,医德良好,这些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用于支持大家庭的生活与孩子们读书学习的不菲支出。为了供三个孩子读书,除了看病出诊外,爷爷还辛辛苦苦披星戴月种田、养山。把收获的农作品卖掉获取收入纳入贴补学习费用中去。每一位成功的孩子背后,站着的是一位鞠躬尽瘁、伟岸的伟大父亲!

【杏林繁茂有来人】

爷爷行医数十年,堪称誉满天下的杏林高手,乡村名医。六十年代他淡出医圈之后, 行医的接力捧在后代中薪火相传,继续发扬光大。

爷爷很早就对四叔进行言传身教的中医医术的学习指导,使四叔打下了中医的良好基础。七十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兴起,四叔又分别到县地两级进行医疗、手术的学习与培训,成为那个年代的优秀"赤脚医生"。在行医的过程里,四叔善于积累、体会与探索,积累了大量的丰富治病经验,包括跌打损伤,蛇伤治疗多个方面。他不仅是省水生动物蛇科助理研究员,而且成为豪山一带一位很有成就的乡医。

爷爷的孙女,四叔的女儿万香又继承了祖传医学的衣钵,成为第三代出色的乡村医生。她技术好,豪山、湘湾、高源、罗州等管区外都经常有人找她看病。

爷爷的四代孙,四叔的孙辈, 堂弟卫华的儿子年波是位于广州南部战区总医院核磁共振仪器诊断医师。爷爷的四代外孙女,家姐菲菲的女儿李华为中山医学院医学硕士,现任广东鹤山市医院传染病医师。而爷爷的四代孙,三叔何强的孙子英诚获美国著名的西部储备大学(Western Reserve Univrrsity) 医学博士,目前正在休斯顿做胸外科专科医生的研究员研习,正在向最富挑战性的美国心脏外科专家顶级医师大踏步迈进。

爷爷开始的医学世家鸿业代代薪火相传,尤如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微信图片_20210918150944.jpg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爷爷

【作者简介】:张恒,安仁县人,工程学士硕士,物理学博士,教授,旅美科技工作者。爱好散文诗歌,开有美篇个人专栏。

来源:投稿

作者:张恒

编辑:李嘉芳

本文链接:https://www.arxww.cn/content/2021/09/18/101783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