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晚清教育家欧阳厚均之家世和身世

来源:投稿 作者:谭诗科 编辑:李嘉芳 2023-03-28 19:04:35
时刻新闻
—分享—

欧阳厚均(1766-1846)是晚清著名教育家,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桃李天下,彪炳千秋。

微信图片_20230328110706.jpg

湖南安仁的欧阳氏有两支,一曰西城阳,一曰会三阳,同宗不同源,分别来自江西和河南①,生活在清乾嘉道年间的欧阳厚均属于会三阳,其始祖欧阳抟(唐州人,今河南方城县),官左金吾大将军,于唐清泰二年(935年)奉命偕其子欧阳瓒(字顺达,二世祖)领兵一万五千人,镇守安仁,“寇盗不敢侵”,加封上将军。唐末(五代十国),欧阳瓒袭职上将军,子承父业。“寇靖邑安,遂籍于斯”,建隆辛丑(961年)落籍安仁县。会三阳先祖前后两代镇守安仁,开基立户,以武存身,因功封将,当属将军世家。

安仁“唐时为镇”,唐末宋初时称“场”,宋乾德三年(965年)“升场为县”。从时间上看,安仁置县之前,“会三阳”就已在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了。因此,厚均在《重修族祠记》中不无自豪地说“有吾县即有吾欧阳氏”②。

自宋以来,欧阳氏世居县之北门城内。元朝时厚均的八世祖始迁于会阳里洪桥头,至正壬辰年(1352年)十世祖再迁于湖子腹又叫金盆塘的地方③。明隆万年间(1567--1620年),其太高祖之祖及考由清溪卜筑于县北门内。崇祯(1627--1644)末年,太高祖伯仲始避居于乡(现梅穆一带)④。会三阳先祖们频繁迁徙的个中详情我们不得而知,大概与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有关。

厚均家族“终有明之世,家号素封”,一直有田有房,吃穿不愁,温饱有余,家境殷实。

至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役繁赋重,盗匪横行,以致“田庐弗守”,“十室九空”。自高祖起,开始走下坡路,家境每况愈下。至曾祖欧阳立贤(字尔见)时,日渐衰微,生活难以为继。厚均的祖父(名征昌,字西侯,号歧峰)18岁时,已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不得已“由乡徙城,弃儒服贾”,搬至县城,经营店铺,做起生意。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省吃俭用,终于“家隆隆而日起”⑤,生活好起来。

家族逐渐购置了很大的家业。传说,从家里(禾市乡梅穆村)出发,到衡州府(衡阳市)办事,沿途完全可以在自家经营的伙铺歇脚住宿,不需另掏腰包。大小便可以屙在自家的田地里,肥水不流外人田。此说肯定言过其实,但足见其田产、房产、店铺之多。家族信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且代代相传。看重两件事:一是行善,“凡义所当为与力所能为,悉慷慨为之”,积而能散,乐善好施;二是读书,督促儿孙进私塾,考功名,光耀门庭。

崇文重教的家风,应该从早些时候就有了。但奈何当初时运不济,家道坎坷而难遂其愿。现在手头宽绰了,开始笃定前行。

厚均之父欧阳熊(字象占,号湘亭)在家乡创办了欧阳家塾(义学),“岁延师以训族中子弟”⑥。厚均兄弟履坤、厚基、厚垣和厚墀都曾在家塾课读研习,精进学业,且学有所成,至少明经出身。家族子侄也崭露头角,人才辈出。

欧阳厚均考中嘉庆朝进士,任职农部、户部,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正五品),更是家族中的拔萃者、佼佼者。进士及第后的厚均将欧阳家塾改名为“湘亭书院”,以纪念父兄创建之功,并题写了“乐有堂”匾额⑦,致力于陶养族中子弟,培育人才。

图片4.jpg

许多族人满腹诗书。厚均诸兄弟悉游黉校,有冠军入泮的,有明经到老的,更有进士出身的,个个能诗会赋,文名甚著。若干篇(首)署上兄弟大名的诗词文章抄录在《安仁县志》里,字字珠玑,光彩夺目。连壮年而夭、年仅29岁的五弟厚墀也有《梓里棠荫》《同枌征献》等多本文集存世。至于欧阳厚均本人,则著作等身,有《易鉴》《岳麓诗文抄》《岳麓课艺》《棣友堂课艺》《试草》《试帖》等行世,大多收录在《坦斋全集》里。2012年,岳麓书社编纂《湖湘文库》大型丛书时,以《欧阳厚均集》出版刊行。

任职或侯选教谕和训导以上官职的家族成员一大堆:二兄厚基(字树堂)由廪贡议敘训导,应例县丞,改教谕,署沅州府教授,官桂东教谕;三兄欧阳厚垣由廪生分发湖南试用训导;儿欧阳锡榖由增贡生任善化县训导,前选湖北黄梅县知县,加同知衔;孙欧阳世洵由廪贡生任湘潭县训导,保升陕西候补知府,赏戴花翎;曾孙欧阳恩霖由廩贡生署湘潭县训导,后任临湘县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欧阳材生由监生分发贵州巡检,议敘州同衔,江西候补县丞,保升江西补用知县;欧阳桐寿由监生候选从九,分发江苏布政司理问,赏戴蓝翎,保升江苏遇缺知州,加运同衔⑧……可谓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如果加上堂兄弟、姻亲,更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譬如,执掌家乡宜溪书院数载的欧阳世任(号自庵)、十数载的欧阳学韩(字斗山)等均是“学博”鸿儒;外公周墉一族,岳父兼恩师张柳湄一脉都是饱读之士。一大家子里,书卷气息浓郁,是声名在外的书香门第。

《粤东游草序》中记叙:1816年秋天,厚均与堂弟斗一起南下广州,历时112天,“杯酒笑谈,互相酬唱”⑨,好不快哉!真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厚均乾隆甲寅(1794)中举,嘉庆己未(1799)中进士,任京官十五年,看遍长安花。48岁时毅然辞官,以母老告归。至今我们尚不清楚他官如草芥,义无反顾“请急旋里”,是否受家族环境的影响?过了三四年开心闲散日子,1818年厚均52岁时,应巴中丞之请,主讲岳麓书院,开启了一段流传青史的辉煌人生。岳麓书院是当时最有名的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是现今“双一流”“985”“211”高校湖南大学的前身。1786—1789年厚均到此求学,5年后获中恩科举人,再5年中式“会魁进士”。如今福地重游,“反哺”母校,自然一往情深,乐此不疲。

厚均的教育贡献比肩先师罗典(字慎斋),三次奉特旨议叙,一再留馆,最终任山长27年,成为清岳麓书院四大著名山长之一。“及门肄业者,计三千余人,多楚南之秀”。弟子李星沅(两江总督)、罗文僖、劳文毅、江中烈及爵相曾国藩、前皖抚唐训方皆出自门下⑩,“湘人士无不崇仰”(李元度语)。

图片3.jpg

(图片来自网络)

限于篇幅,不便在此梳理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成就。一个基本事实是,厚均把其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放在了书院讲学上,同时也象他的前辈一样力行善事,着意培植文风。譬如,捐束脩(工资)改扩建岳麓书院多处建筑,在家乡捐修宜溪书院、重建文塔,等等。这种寓教于行的做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厚均年八十而卒,葬家乡黄仙塘。从祀“乡贤祠”,春秋两祭。门下士郑敦谨、周玉麟复建耑祠于岳麓屈子祠侧,葬衣冠于院旁清风峡下曾家湾,对之崇敬有加,福泽绵延子孙。

1995年3月4日,欧阳厚均的家乡安仁县禾市乡乐友村(现为永乐江镇厚均村)村办小学教学楼竣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学院专门发来贺函并捐款。贺函称“欧阳厚均系名闻天下的岳麓书院清代时的著名山长,任山长长达二十七年,著述丰富,是著名的教育家”,倘若这所学校“以先生名命名”,“既纪念了先生,又教育了后人”,其意义深远。

由于多种原因,当时没有接受学校改名的建议。前些年撤乡并村,整个乐友村和石玉村实行合并,改名为“厚均村”,终于弥补此前遗憾。

欧阳厚均不仅是欧阳家族的荣光,更是家乡——安仁的骄傲!

参考资料:

①《欧阳厚均故居考证》,作者阳月文;

②③《重修族祠记》,作者欧阳厚均;

④⑤《新建欧阳大夫家庙记》,作者欧阳厚均;

⑥《阖族捐置岁课田租碑记》,作者欧阳厚均;

⑦⑧《安仁同治县志》,主修张景垣,总纂张鹏、侯材骥;

⑨《粤东游草•叙》,作者欧阳厚均;

⑩《安仁同治县志》,主修张景垣,总纂张鹏、侯材骥;

来源:投稿

作者:谭诗科

编辑:李嘉芳

本文链接:https://www.arxww.cn/content/646747/62/125065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