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忆乡愁:看露天电影

来源:县房产局 作者:李成秋 编辑:redcloud 2016-09-27 19:19:40
时刻新闻
—分享—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安仁这个闭塞的地方,文化娱乐生活比较枯燥。露天电影是那个时侯主要的娱乐形式,大人们都盼望得不得了,而对于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来说,一早听说今天有电影看,像盼年一样地盼望着,几乎是掐着手指头计算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应该说,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淡出历史舞台,露天电影一直是丰富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尤其在广大农村。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黑边的银幕,两个放映员:一个管掌控放映机,一个管发电机,一束银幕光,自己搬来板凳的人们,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灯光打在银幕上,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换片的空档,会有人影、大脑袋或手影映在幕布上,现劲一样。近年来,文化部门“送电影下乡”,露天的电影带着怀旧色彩又出现在农村,不过那热乎劲儿,已今非昔比了。

  记得我的家乡放映地点,多是在大队部的禾坪里,遇到下雨天,一般都是提前散场或改期。放映方法是在禾坪的边上,在泥地里插上两根竹杆或是小树杆,再在竹或树杆的顶部系上一块白色幕布,用两根绳子牵引着固定其吹风时不剧烈晃动,然后在禾坪里中找好位置,摆上机器,调试好,便可开始了。很多时候,看露天电影也成了当时同村或不同村青年男女互相照面或是谈对象的好机会。影片多以《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等。

  “放电影啦!晚上看电影去!”下午放学后,我们连家也不回,背着书包直奔大队部禾坪,然后在坪内的地上——看电影的最佳位置,用花瓷碗片或柴火棍儿画上圈圈或格格,放上标记,或干脆用书包放在地上,算是占好了“地方”。然后,小伙伴们在坪中追逐、嬉戏,用这种方式迎接着电影的开始。“占地方”多半是为了自己的家人——父母或是兄弟姐妹;有时是为了要好的伙伴。

  天色渐渐暗了,父母亲几次托人催回家吃饭,饭也不去吃了,肚子也不感觉饿,心里痒痒的,就怕耽误电影开场。放电影对当时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有着一种神秘感,甚至连同这个职业也有着某种神圣。于是乎当放映员就成了农村炙手可热的职业,当然也早已被有头有脸的人占据了。

  那时放电影是各村轮着来。隔壁村通知下一个村挑放映机,派几个劳力快去挑,你不去挑,别的村就会抢走。放映员是不挑的,空着手来。到村后,招待得像贵宾,一般都打三个蛋煮一碗荡皮。还要炒几个菜下饭。电影放完后还要吃夜宵。

  夜幕降临了。禾坪上更加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村民端着长长的板凳、竹椅,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孩子们翘首盼着自家大人把凳子搬到早已霸占的位置,兴奋地站在凳子上,嘴里嚼着大人们带来的烤红薯,嗑着瓜子,那浓郁的香味刹那间氤氲了心间。碰到熟人,不忘打声招呼,抓一把瓜子给他(她)。

  发电机的马达响起来了,放映台的灯光亮起来了,银幕旁边的扬声器唱起来了,禾坪里格外热闹了!人,越聚越多,越聚越拢。父母招呼小孩的吆喝声,年轻人找座位的呼喊声,小孩脆生生的哭声、笑声,此起彼伏,混合成一片。整个山村沸腾起来了!

  突然,明亮的灯光一下子暗下来,接着,又亮起来。年轻的放映员吹吹麦克风,清了清嗓子,大声讲话:“广大的社员同志们,请你们安静了!今天晚上在这里给大家放映国产彩色战斗故事片《地道战》《南征北战》。请大家找好自己的座位坐好,不要高声喧哗。另外,大家要注意,不要踩地下的这根黑线,以防触电!下面请大队长给我们讲话。”这是放电影前的通例,大队长往往利用人员集中的时间讲一些有关防火、防盗或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之类的话,有时也讲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不过,这些东西此时此刻仿佛与观众都无关紧要,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马上放电影。乘大队长讲话的时候,一些调皮的小孩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直到灯光再次暗下来,一道强光射到银幕上,全场才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雄壮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响起来,银幕上八一军徽光芒四射,八一电影制片厂厂名及片名推出之后,好像有人指挥一样,全场几乎是同时安静了下来。

  人们的神情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或紧张,或惊恐,或愤怒,或欢笑,或惋惜,或伤心落泪,或欣喜若狂……如痴如醉,不一而足。由于有些电影看的次数多了,银幕上出现上一个镜头,孩子们就能说出下一个镜头的情节,大人们赶快制止:“别吵死!别吵死!”

  时间过得真快。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大家仍意犹未尽,当银幕上推出“再见”字幕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一些年轻人甚至围着放映员打听第二天晚上在哪儿放电影,他们还想继续过过瘾。“电影到此结束,请社员同志们依次退场,不要拥挤。”人们从故事中走出来,点燃火把,揿亮手电,从田埂上,从通往四面八方的小路上,扶老携幼,往家里赶。漫山遍野,到处是如星光般的灯火,满耳是喧闹的人声……远远近近的狗开始跟着狂吠起来,似在责怪夜归的乡里人搅醒了它们的酣梦……

  这是儿时常见的看露天电影的情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普及,露天电影早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它的式微,固然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她特有的情味的失落,是令人深思的。在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提供了交流、聚会的平台,她永远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来源:县房产局

作者:李成秋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