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经典】 朱德在安仁(五)

来源:神农文化研究会 作者:周邦全 编辑:陈跃鹏 2022-08-08 15:53:58
—分享—

五、“轿顶屋”伟大决策

轿顶屋位于安仁县城内安康路38号,始建于明崇祯15年(1642年),为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面积810平方米,栋高12米,小青瓦、马头墙,具有典型的明清时代湘南民居特征。整个建筑结构层层递进,起伏有致,构成一个中文“回”字形,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因它的屋顶形状像一顶官轿,并且从建造初期到民国时期,一直是官府衙门所在之地,所以当地老百姓都称之为“轿顶屋”。

图片

图片

1928年4月1日,朱德、王尔琢率部来到安仁县城。工农革命军1师进驻安仁县城和清溪大水塘,朱德、王尔琢住进县城轿顶屋,在轿顶屋右侧楼上办公和居住。

4月2日上午,安仁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成立;新成立的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对河薄田上的李家塾,下午正式开启各项工作。

4月2日晚,朱德以湘南特委负责人名义,在轿顶屋一楼召开营以上军官和安仁县党政干部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改组安仁县委领导班子。决定由徐鹤(耒阳人)任中共安仁县委书记,唐天际任军事委员,龙文从、唐德寅任组织委员,唐德丝、彭八鸾任宣传委员;因徐鹤尚未到职,由唐天际负责主持县委全面工作。二是商讨开展土地革命与应变措施,以及下一步行动等问题。宣布安仁是湘南起义最后一站。向东发展的通道已经打开,起义部队不宜继续北上或西返,应当考虑转移东进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而且时机已经成熟。部队可以从安仁出发,经茶陵、酃县(今炎陵县),直上井冈山。三是为了扩大影响、巩固成果,推动攸南暴动,同时扰乱敌人的视线,决定由唐天际率领安仁农军北上进攻攸县,造成大部队北上长沙的态势,以调动敌人北上布防,掩护主力部队向井冈山进军。

朱德带领部队从耒阳到安仁,从安仁再向何方?朱德一直在心中思考、筹划。当时的形势是:湘南暴动进展到安仁,湘南形势已迅速变化。蒋介石调集了湖广两省七个师的兵力,南北夹攻围剿湘南起义部队,在耒阳扑了个空后,兵分三路向安仁逼近;北面攸县之敌兵力不强,但依托长沙、衡阳,盯住安仁,却又似乎犹疑不定。为了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以保存工农革命军实力,根据此前毛泽覃送来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消息,经过分析,朱德决定:部队应当退出湘南,朝东向湘赣边境、井冈山开进;而且要抓紧时机,声东击西、打北走东,迷惑敌人视线。

4月3日清晨,根据朱德指示,唐天际、龙文从、肖祖述率领安仁3000多农民赤卫军,背着火铳、梭镖、大刀和30多支枪,分左、中、右三路冒雨向攸县进军,声势十分浩大。进入攸县境内后,攸县南乡1000多农军配合安仁农民赤卫军攻占了渌田,随后向北挺进,目标直指攸县县城。

4月4日凌晨,安仁、攸县南乡两地农军进入到攸县县城对河南岸(县城外围),当时雨雾蒙蒙,能见度极低,唐天际挥枪向县城连开三枪发出信号,随同而来的朱德部队四名号兵同时吹响军号,数千名农军在几十个洋油桶内同时燃放起声响震天的鞭炮,并齐声呐喊:“冲啊!杀啊!”声势非常浩大壮观。驻扎在攸县县城的罗定警卫团和魏镇藩教导团,虽然人马众多,武器精良,但因不明虚实,摸不清情况,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出城应战,认为是朱德率领湘南起义主力工农革命军打来了,于是弃城向衡阳方向逃跑。

攸县人民见国民党部队已逃之夭夭,立即组织木船接渡安仁县农民赤卫军和攸县南乡农民军进城。唐天际等率领安仁、攸县两县农军顺利攻占攸县县城。唐天际、龙文从、肖祖述在攸县县城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发动劳苦大众向地主和土豪劣绅进行清算,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的宗旨,同时安排人员张写标语,造成声势。

按照朱德“不要恋战,攻下县城后就返回”的指示,安仁农民赤卫军于4月4日下午迅速撤出攸县,回到安仁。

湖南“剿总”司令李朝芳得知攸县失守,误以为朱德主力到了攸县,急令从耒阳进剿安仁的部队调整方向攻打攸县。后来,当他们到达攸县时,却根本不见朱德踪影,便气急败坏:又来晚了一步!

也就在这两天,朱德得到了侦察员送来的几个可靠情报:吴尚的一个师已经进驻茶陵,威胁安仁;由谭诗率领的第二十一军第一师由衡阳进发,经水口山、荫田圩、城上铺,于4月1日晚在耒阳县城与李宜煊师会合,安排两个团驻守县城,一个营驻守白沙,其余杀向永兴、资兴;由李朝芳率领的第七军第二师由宝庆经衡阳进入耒阳,可能进军郴县、永兴;由周从海率领的第十三军第二师,从衡阳经新市街、田心铺向永兴推进;由吕梦熊率领的第七军第三师也将很快兵临安仁。——情势非常紧迫!

4月4日下午,朱德在轿顶屋一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会议持续到晚上。王尔琢、林彪、袁崇全、陈道明、曾木斋、刘泰、邓宗海、尹子韶、唐天际、龙从文等参加会议。朱德指出:“湘南暴动进展到安仁,形势有所变化,周边敌人压境,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尽快朝井冈山靠拢。”(《朱德自述》第124页)。

经过缜密分析研究,会议明确作出了向井冈山转移的伟大战略决策。决定:

1.确定行军路线:大部队4月5日从安仁出发,沿永乐江而上,从牌楼、安平司过界首,经茶陵、酃县,向井冈山进发;

2.安排联络工作:马上派人去资兴,向留在资兴的起义部队告知朱德所率部队的动向和目标,通知陈毅率部速向井冈山转移;

3.部署地方行动:安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各区革命群众为部队行动提供一切方便;安仁农军暂在安仁为东进的起义部队断后,同时,继续开展土地革命,巩固暴动成果,形势有变时,速上井冈山;

4.调动防务配合:命令攻打安仁的部分耒阳农军在曾木斋、周魴、曹启文带领下,朝耒阳、永兴边界运动,在夏塘、大义、上架桥、金龟、香梅一带阻击敌人;永兴赤色警卫团农军由尹子韶、黄克诚带领离开安仁,开往永兴阻击敌人:以牵制敌人,策应主力部队;然后东撤上井冈山。

4月5日,朱德率领湘南起义主力工农革命军撤离安仁,沿永乐江而上,经罗山苏古骑、狐狸冲、神州河、樟桥,至茶陵县湖口圩,顺利完成转移任务。4月20日到达酃县沔渡,尔后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胜利会师。

在湘南起义的危急关头,朱德在轿顶屋主持召开的县党政军负责人和部队干部会议,作出了举世闻名的重大战略决策——“湘南起义部队转移上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队伍会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转折点。朱德、陈毅率领的上万革命武装力量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不仅对当时坚持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尔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朱毛红军”从此名震天下!

朱德在轿顶屋的伟大战略决策,为中国革命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安仁留下了极具深刻意义的红色历史和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安仁“轿顶屋”成为这段红色历史的标志性古建筑!

1988年,经省文物局批准,安仁县拨款对轿顶屋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加挂县博物馆牌子;1990年3月18日,安仁县博物馆设在轿顶屋,并在此原址上重建;2001年8月,轿顶屋被命名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成为湘南起义旧址群;2010年,轿顶屋获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图片


来源:神农文化研究会

作者:周邦全

编辑:陈跃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