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学自救与施救 筑牢夏季防溺水安全防线

来源:安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翔 田源 编辑:刘慧月 2025-05-23 08:39:10
—分享—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万人因溺水失去生命。近日,记者走访专业救援队伍,整理出科学自救施救指南,呼吁广大群众牢记“七不两会”原则,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Still0523_00007.jpg

“七不”安全准则明确规范了防溺水行为边界: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时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圳、沟、水库、水坑、山围塘等危险水域游泳、游玩、嬉水;不盲目下水施救。“两会”指发现险情会及时提醒劝阻并上报;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

当自身遭遇溺水时应保持镇定,立即呼救并放松身体漂浮水面,通过踢水保持体力。若身体下沉可通过手掌反复下压维持浮力,腿部抽筋时可深吸气后潜入水中,伸直抽筋腿并用手将脚趾向上扳。

面对他人溺水,施救必须遵循“科学施救、自护自救、保己救人”原则。如不会游泳,切勿贸然下水,应优先使用岸上救援法。

Still0523_00006.jpg

仁城救援队队长 李威:我们首先肯定要呼救,呼救的同时要看下周围有没有一些漂浮物,比如说,像这些油桶,河边的泡沫,这些东西都可以极速地(向溺水者)扔过去,(让)别人(溺水者)抓着。如果(溺水者)距离很近的话,你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扔过去,(把)他拉上来。

Still0523_00002.jpg

选择正确的游泳圈,可有效防止溺水。充气式救生圈易漏气且难以察觉,中途失效风险高。泡沫式救生圈浮力虽大,但易被水流冲走,非专业人员需谨慎使用。

仁城救援队队长 李威:我更推荐用这种更好一点的救生圈,这种是ABS结构的,放在外面三五年它不会坏。

在紧急情况下,救生衣作为水上安全的“护身符”,能够有效提高遇险人员的生存概率。规范穿戴救生衣,尤为关键。

仁城救援队队长 李威:我们穿救生衣一定要达到这三点,拉链(拉好)、主绳(扣好),后面的留尾绳从胯下穿过来。

Still0523_00008.jpg

当溺水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需在4分钟内启动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然后拍打溺水者的肩部,观察有无应答,再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搏动,需在10秒内完成。当溺水者无呼吸或无法正常呼吸、大动脉无搏动、意识丧失,即可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仁城救援队队长 李威:打开它的衣服,找到它的心窝部位——两乳头的中线,后手十指相扣,用掌根部位对着它的心窝部位往下压,深度5厘米左右,频率(为)一分钟100~120下,按压的时候按30下。

胸部按压30次之后,让溺水者保持仰头抬颏。急救者用一只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溺水者口内吹气,反复两次。以上心肺复苏步骤重复操作,直到溺水者恢复心跳和呼吸。

Still0523_00004.jpg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来源:安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翔 田源

编辑:刘慧月

本文链接:https://www.arxww.cn/content/646949/67/149823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