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晚稻收割的时节,在金紫仙镇,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在梯田层叠的丘陵地带穿梭轰鸣,农民们站在希望的田野上,满眼皆是丰收的喜悦。
在金紫仙镇翻花岭组水稻种植基地,种植户谭志文正指挥着两台适合丘陵作业的收割机抢收晚稻。今年,他的稻田采用了增密增穗技术,机械栽插规格由原来的25-30厘米行距、15厘米株距调整为20-25厘米行距、15-12厘米株距。这一调整使每亩插植密度提高了约20%,平均亩产接近600公斤,较去年增长约7%。
种植户 谭志文:今年我们按照合理的密度,每亩种植了1.8万株秧苗,有效穗数达到21万穗以上,预计产量达1200斤每亩,每亩比去年增加了80斤左右。
近年来,金紫仙镇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粮食亩均产量提升10%-20%,推动农业生产实现“智慧种田、科技增收”的跨越发展。2025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689万亩以上,总产量预计达3.69万吨以上,共打造23个双季稻示范片,示范面积较三年前增长15%。
金紫仙镇副镇长 牛政:我们为晚稻种植提供了从早晚稻衔接、育苗、机械化插秧到收割的全方位服务。在种植过程中,我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传授病虫害防治方法,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粮食生产新模式。
来源:安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周霞 陈俊宏
编辑:李凯欣
本文为安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